美國的“湯普森”衝鋒鎗可能是世界上名氣量大的輕武器之一了。即使你沒聽過它的名字,也一定在《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萊塢戰爭片中見過它的樣子。二戰中,被人親切稱作“湯姆槍”的“湯普森”幾乎成了衝鋒鎗的代名詞。
“湯普森”衝鋒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當時,美國部隊正陷於歐洲西線戰場的塹壕戰中不能自拔,急需裝備一種可以“掃蕩戰壕”的武器,以藏匿其中的敵人。由於這種武器只需對付近處的目標,因此手槍子彈就可滿足作戰的需要。德國的設計理念與此不謀而合,設計出了MPl8型衝鋒鎗。而不久後,一個名叫約翰·湯普森的美國將軍也設計出了可以使用標準0.45英寸口徑手槍子彈的自動武器。為了紀念他,美國將其稱為“湯普森”衝鋒鎗。
第一批樣品槍採用彈帶送彈方式,但不久後就採用了彈鼓。而其槍身的雙柄結構更是奠定了後來衝鋒鎗的標準結構。然而當這批”湯普森”衝鋒鎗生產出來時,一戰已結束,因此美軍並未大批裝備。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裡,經過不斷的改進,“湯普森”衝鋒鎗也演變出多種型號。
有趣的是,最先大規模使用”湯普森”衝鋒鎗的不是美軍,而是美國的黑社會。不知從何時開始,黑社會發現“湯普森”衝鋒鎗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武器,轉眼間它幾乎就成了黑社會的專用武器。由於其火力強大,美國政府不久後就禁止私自買賣該槍,井開始為警方裝備。好萊塢似乎也是在此時開始鍾情於“湯姆槍”的,其有關黑幫火併的電影中總能見到其身影。
“湯普森”M1928型衝鋒鎗是當時“湯普森”家族中性能最優秀的。但結構太複雜,不便於保養。
1940年,隨著德國部隊開始大批裝備衝鋒鎗,其它歐洲國家如此。對於盟國來說,“湯普森”衝鋒鎗是它們當時唯一的選擇。法國、英國和南斯拉夫率先向美國下了訂單,不過由於該槍的結構過於複雜不適於大批量生產,因而美國未能滿足這些國家的要求。當英國設計出“司登”衝鋒鎗後,這些訂單開始轉向英國,但這些國家還是繼續採購了少量“湯普森”衝鋒鎗供突擊隊和在叢林中作戰的部隊使用。
二戰中,美國陸軍決定大量採購衝鋒鎗。採購前,陸軍根據作戰需要,對“湯普森”衝鋒鎗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改進後型號為MI。與前期各型比,MI去除了多餘的裝飾,摒棄了好萊塢所喜愛的彈鼓,以使其更易生產、使用和保養。在M1的基礎上,美國進一步製造了MIAI型,該型號改進了槍機系統,採用了固定的擊針和擊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