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冰臼

羅田冰臼

羅田冰臼,也稱羅田縣金盆地冰臼群,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境內的河鋪鎮與九資河鎮交界處,地處簰形地村與三級電站之間,全長約二公里。冰臼是一種自然景觀,形成於大約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2012年,羅田金盆地地區發現的冰臼,據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論證,是中國第四大冰臼群 ,其規模和面積、形態僅次於內蒙古大青山、北京延慶和江西遂川冰臼群,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自然界奇觀。

羅田冰臼地理環境

位置

羅田冰臼位於河鋪鎮與九資河鎮交界處,地處牌形地村與三級電站之間,東經115度31分23秒,北緯31度0分56秒,全長約二公里。

氣候

冰臼風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17天,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適合多種農、林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冰臼的形成

冰臼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氣候環境的直接產物和重要遺蹟,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

冰臼的形態特徵

從簰形地街頭上行兩三里路,有一個名叫跳魚潭的地方,是冰臼群所在地之一。這裡兩面高山,河谷位置很低。從半山腰的公路經過,如果不注意,根本看不到河谷。走下河谷,就會覺得眼睛一亮,奇形怪狀的石頭鱗次櫛比,萬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繚亂。河道兩岸和底部都是花崗岩,被洪荒時代直至今日的水流沖刷得光溜溜的,不論是整塊的石板,還是單獨的石頭,都光溜圓滑。河道的石板不平整,是被百萬年的水流分割成縱橫交錯的難以描述的圖案。在這些圖案中,最傑出的圖形就是圓形。那就是冰臼,散布在約800米的河床上,千姿百態,各顯風騷。論形狀,有圓的、半圓的、圓弧的;論大小,有曬羌大的、簸箕大的、水桶大的、碗口大的、茶杯大的;論深淺,有扁擔深的、腳胯深的、手臂深的、腳背深的、巴掌深的;論密封性,有屯水長草的、清亮見底的、乾涸現石的、互相串通的、殘缺不全的;論高低,有懸岩洞穴、石壁穿洞、石板挖臼、石裂臼開、獨石開孔、水下暗洞。再看那些被水流分割的岩石狀貌,似禽似獸,似妖似鬼,其奇形怪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置身這神秘詭異的地方,恍如來到了仙山佛地,心曠神怡。來到這裡,你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感嘆冰雪風水的力量,更加感嘆時間的磨礪與塑造。

羅田冰臼最大特徵

口小、肚大、底平,是冰川作用的直接產物。兩三百萬年前,在巨原冰層覆蓋處於“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向下流動時,由於冰層內有巨大壓力,呈“圓柱內水鑽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浮礫,進行強烈衝擊、遊動和研磨,最終形成浮坑”。 此處冰臼長約500米,寬約150米,形態呈圓形或平圓形,還有穿石形。最深約2米,最淺約5厘米,最大直徑3米,最小如碗口大。此處深淺不一的冰臼有近千個。此處冰臼有的形如水缸體,有的象葫蘆,有的象酒杯,有的象石灶、石鍋,有的象油鹽罐。

冰臼的傳說

冰臼是第四紀冰川的產物。它的形成是冰層作用於岩層的結果,有漫長的過程,足有兩百萬年以上。在我們當地,人們把它叫做“石鍋石灶”。千百年來,這裡就有神奇的傳說:在簰形地的天堂河谷,有許許多多的的石鍋石灶,排在幾里路的河床上,一排一排的,足有幾百上千個。那是十萬天兵天將吃飯的地方,經常煙霧繚繞,夜靜更深時人歡馬叫。

冰臼群的景觀景點

大別山冰臼群最集中的有五個地方,分別是百丈崖、打網河、巴毛潭、疊石潭和跳魚潭,其中跳魚潭處最為壯觀。跳魚潭原來是個撮口,人們在兩邊的岩石向河中牽網,河裡的魚會自動跳到網裡,因此得名跳魚潭。

冰臼的歷史變遷

冰臼形成歷史優久,但是解放後此處的冰川遺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跳魚潭的岩石遭到了兩次破壞。一次是大煉鋼鐵時,需要從這裡簰運木柴出去,簰工清除水道,炸掉了一些險石。再一次是農業學大寨時,人們劈石砌田岸、河岸,又毀掉了一些高凸的石頭。弚三次是興修天河渠道時將綿延幾公里的冰臼群破壞掉,儘管如此,這裡的冰臼的原始風貌依然保存相當完好。

羅田冰臼發現的重大影響

冰臼群的發現,涉及到了與人類起源、天文學、構造學等眾多邊緣科學有關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它是古氣候、古環境、古地貌、古人類變遷的歷史見證之一。

抵達冰臼群的交通路線

羅田冰臼群 羅田冰臼群

景區距羅田縣50公里,從羅田出發走宜勝線到河鋪後沿河大公路到簰形地上金盆地,麻陽高速建成後,從敢魚咀出口到金盆地景點,約需30分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