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平縣

饒平(Joepen),廣東省潮州市轄縣,取“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之意。自古就有“嶺南佳勝地,瀛洲古蓬萊”的美稱。位於廣東省沿海經濟帶最東端,鄰福建省,南瀕南海,居汕頭-廈門經濟特區之間;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總面積2227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694平方公里(占潮州46.21%),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136公里。全縣轄21個鎮、1個林場,總人口102萬人(海外華僑人口:86萬 )(占潮州總人口43.9%)。

饒平縣

經緯度: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
方言:主要為潮州話,其中北部山區說客家話。

區政府所在地: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河南大道

閩粵邊陲饒平縣位於潮州市與汕頭市澄海區交接處,南臨南海,與南澳縣隔海相望。東和東北與福建詔安縣、平和縣毗鄰,北與大埔縣接壤,西和西南與豐順縣連線,縣政府駐黃岡鎮,距汕頭市區54公里,距廣州市518公里,距台灣省高雄市184海里,距香港198海里 ,居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之間,324國道從縣城穿過。縣境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31公里。縣域總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6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是潮汕地區地域最廣的縣。山地占全縣陸地面積70%以上,耕地僅占15.8%,是廣東山區縣之一。

陸地總面積1670平方千米,占潮州市46.21%,總人口967273人(2003年末),占潮州市總人口38.75%,轄21個鎮。

陶瓷業是饒平的經濟支柱,茶葉生產是饒平北部山區的經濟支柱。

據統計,截止至2008年11月,全縣擁有公路972.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96公里(汕汾高速公路饒平路段)、國道25.3公里、省道144.4公里、縣道175.8公里、鄉道601.69公里

2008年是我們在發展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的嚴峻形勢下,迎難而上,努力拚搏,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的一年。一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的目標要求,齊心協力,加快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切實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02.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

工 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載體不斷最佳化,特色經濟穩步發展。200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36億元,同比增長18.5%。至12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36家,比去年增加12家,實現產值97.18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3億元,同比增長28.5%。

農 業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08年農業總產值36.76億元,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4137元,增長9.6%。預計全縣水產品產量14.68萬噸,產值13億元,分別增長13.6%和21%。在縣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下,使茶葉、水果、水產、蔬菜、畜禽等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全縣先後有4個農業基地被列為市級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全縣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先後發展了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2家被省農業廳確認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範單位。

財稅金融

財稅收入創歷史新高,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8年,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16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全縣國、地二稅收入突破7億元大關,其中國稅總收入5.46億元,地稅總收入1.65億元。存、貸款同步增長,金融運行情況良好。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強勁。2008年1至7月份,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3.01億元,同比增長33.7%,至7月,大唐電投資額8.8億元,占全縣總投資額的67.64%。至7月,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522萬元,同比增長30.92%,發展勢頭強勁。

自然地理

潮州市饒平縣地形依山旁海。東、北、西三而環山,南臨南海。地勢北高南低,西北為丘陵,間有空谷和盆地,東南部濱海為台地和沖積平原。海域有島嶼13個,最大海山島面積46.9平方公里,建國後通過大規模的人工圍海造田,使海山島與大陸相連;縣境內的黃岡河自成水系,黃岡河長87.2公里,由北向南貫穿縣境中心,流經12個鄉鎮,經縣城黃岡鎮穿流注入南海;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為西岩山,海拔達1256米。黃岡河是饒平縣內最大的河流,全長87.2公里,途經12個鄉鎮,注入南海。縣境屬海洋副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季風明顯,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4°C,降雨量1475.9毫米,農作物年可三熟。

饒平縣地形的另—特點是海灣多,海岸線長達136公里,有柘林、高沙、大埕三個較大海灣,港口13個。港灣以柘林灣最大,而積68平方公里,相當於汕頭港,四周被海山、汛洲、西澳諸島環抱著,南有大金門和東西小金門3個出口航道,灣外有橫臥著的南澳島屏障風浪,灣內水深浪靜,可通舶萬噸 以上巨輪,是粵東天然優良深水港,俗云:“未有汕頭埠,先有柘林港”。柘林港是潮州歷史上最早對外通商貿易和移民海外的深水港口。改革開放後,柘林港成為國家級開放口岸。

饒平縣有較為豐富的海產河山地資源。其中淺海灘共57萬餘畝,盛產各類海魚、對蝦、牡蠣等。山地野生動物則有眼鏡蛇、金環蛇、腹蛇、穿山甲、石蛤等各種珍禽。饒平縣盛產陶土。礦產資源有花岡岩、鉀長石、高嶺土、耐火土、銅、鐵、鎢、錫籌。

旅遊資源

有商周墓葬群,有晉朝千年古剎,還有古色古香的廟宇庵寺,古塔古城,摩崖石刻;濱海浴場沙灘精細,海水清洌,環境優美,是休閒憩息的理想天然勝地;近年發現的海底溫泉更是吸引無數旅客慕名前來;有沁心悅目,晶位高雅,文化內涵豐富獨特的雲峰蘭苑;有高標準種植、集科研開發、探究冰臼、生態旅遊於一體的榕洽果莊。

三饒鎮“道韻樓”

道韻樓位於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是全國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圍樓。土樓鼎盛時可容納600多客家人居住,現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樓中。土樓牆厚1.6米、牆高超過11米。土樓的特色之處在於整個土樓處處與八卦相關,所有建築的數目都是八的倍數,如水井32眼,天窗16個,房72間,梯112架。土樓中廳有左右兩口水井,若八卦兩儀。土樓具有八防的功能:防水、防火、防獸、防震、防賊、防旱等。土樓的瓦磚是經土布包好,再經火燒而製成,現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紋。土樓全部使用竹釘,歷經多年,這些竹釘也無腐朽的跡象。據說在清朝順治年間,土樓曾經被官府收編的土匪包圍三個月而攻不破,土樓里的數百居民利用儲糧和井水以供自己飲食,利用土樓上面的內溝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過劫難。土樓前後有三層環形房屋相套,最外環有三層樓高。土樓歷經數百年仍然十分堅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樓里只有幾間房屋左右傾斜,反而支撐了整個土樓不倒。據居住在土樓的當地老人介紹,土樓修建成八卦形是機緣巧合,當初設計的是圓形的圍樓,不料三建三倒,後來才建成全國少見的大型八卦形圍樓。

海灘岩近照海山鎮“辟龍”

“辟龍”位於饒平縣海山鎮,屬貝殼沖積岩,東西長4500米,寬1150米,後2米至10米,總面積為2875公頃。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橫臥于海灘,形似長龍,俗稱“辟龍”。經專家考證,該海灘岩田是由文石、高鎂方解石、有孔介蟲、海生貝殼、微體古生物和細砂粒在特定的地址條件下長期堆積、膠結而成,約有五千年歷史。現為廣東省第三個地質遺蹟保護區。

柘林鎮“鎮風塔”

“鎮風塔”位於饒平縣柘林鎮,地處風吹嶺峽谷口。鎮風塔始建於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塔尖為製作精美的千斤石葫蘆,塔身周圍是石板圍成的環形面屏。該塔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岡鎮“石壁庵”

“石壁庵”位於離饒平縣黃岡鎮約二公里處的棲雲山,因此山多為石頭山而得名。山上有“涑玉泉”、“古雷音寺”、“納海樓”、“慈悲亭”等景觀。其中漱玉泉成於山上天然岩洞,長年清泉不竭。

樟溪鎮“青嵐冰臼”

饒平縣樟溪鎮青嵐溪谷中分布有兩千多個的形態各異的冰臼,是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時留下的遺蹟。冰臼群中最大的一個圓形冰臼口寬六七米,深二三米。冰臼群處於北緯23"12',海拔不到100米的熱帶亞熱帶地區,這對廣東地區可能在數百萬年前曾是冰天雪地的嚴寒地帶說法有重要意義。

柘林鎮“白鷺天堂”

饒平縣拓林鎮西澳島上因白鷺成群,而被稱為“白鷺天堂”。西澳的白鷺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經濟概況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生產總量突破百億元大關。200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5.22億元,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29%。至12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實現產值75.75億元,同比增長24.04%,實現增加值18.06億元,同比增長31.59%。全縣累計工業用電量18966萬度,同比增長21%。當年產值超億元的單位從上年的4家增加到7家。

農業

農業生產受災,種植業和漁業明顯減收。由於受特大自然災害全縣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據統計,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28億元,同比下降5.03%,其中種植業產值13.61億元,漁業產值11.6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1.61%和8.56%。  饒平縣轄21個鎮(黃岡、大埕、所城、柘林、海山、汫洲、錢東、樟溪、浮山、湯溪、三饒、聯饒、新圩、新豐、饒洋、上饒、建饒、高堂、浮濱、新塘、東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