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織金頭花蓼是貴州著名的道地藥材,也是苗藥市場上的一個知名品牌。頭花蓼作為道地藥材,在織金已有30多年的人工種植歷史。頭花蓼又名為太陽草,石莽草,水繡球等,是蓼科蓼屬頭狀蓼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成分為黃酮類成分。頭花蓼是歷史上貴州西北少數民族常用草藥,其性熱,味苦、澀,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和血散淤、利尿通淋有獨特療效,用於痢疾,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盆腔炎,前列腺炎,風濕痛,跌扑損傷,瘡瘍濕疹等症的治療。織金頭花蓼的徑、葉、芽、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植物形態
織金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屬於蓼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別名四季紅,藥用地上部分或全草,鮮用或乾用。春,夏,秋三季採收,鮮用或晾乾。味苦、辛,性涼。初生葉褐色,老葉由黃變紅,葉片卵圓形至橢圓形,長1—3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鈍尖,莖部寬契形,全緣,有紅色緣毛,上面綠色,常有人字形紅暈,下面綠色帶紫色,兩面均被褐色疏柔毛;葉柄短或近無柄,葉柄基部有草質耳狀片;托葉鞘膜質,筒狀,長5—8毫米,鬆散,具腺毛,頂端截形,有褐色毛。頭狀花序直接1—1.5厘米,單生或成對,頂生或腋生;花序軸有腺毛;花被5裂,粉紅色,雄蕊8枚,瘦果長卵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春季至秋季。頭花蓼生命力十分頑強,在稍有泥土的地方就能生長。頭花蓼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貴州西部和西南部海拔900一170O米的區域是野生頭花蓼生長茂盛和種植的佳地。
生長環境
織金縣內海拔在900—1600米之間,土壤PH值為微酸性,水熱充足的地方。
產地範圍
織金縣全境
歷史知名度
據清朝《貴州通志》、《平遠州志》等文獻專門記載:“頭花蓼,州各地多產,花赤,葉圓而紫,味微苦而澀,仲苗好採藥用之”。反映了織金頭花蓼在清代便已為外界關注。織金頭花蓼是貴州有名的道地藥材,在歷史上知名度較高,一方面源於織金頭花蓼的質量特點,解放以前,織金頭花蓼主要是野生頭花蓼,極具醫藥天賦而生活水平極端低下的黔西北一帶苗族,在生產和生活中發現頭花蓼逐漸發現頭花蓼的藥用價值,廣泛採用頭花蓼作為跌打損傷和消炎止痛的主要草藥。另一方面是由織金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織金地處貴州中部偏西,是貴州與西部與北部和雲南重要連線地,織金是貴州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南來北往流動人口較多,喜歡遊行四海的織金人在外漂泊的過程中,頭花蓼的藥用方法也栽在他們身上,向外傳播,被外人知曉。已故原中央宣傳部部長朱厚澤的故鄉就是貴州織金,每次回到故鄉,他都會深情回憶起自己小的時候患病無錢醫治,善良的鄰居用頭花蓼治癒他的病的事,長期在外漂泊,每當思念故鄉,織金的頭花蓼的形象就會浮現他眼前。
質量特色
織金頭花蓼的質量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類總黃酮、沒食子酸和槲皮苷等化學成分含量高,其鎮靜、鎮痛、解熱、抗侵襲、解毒、散瘀、利尿通淋的藥用功效較強的藥理作用明顯。
二是富含多種化學成分,有多種特殊藥效。根據貴陽中醫學院張麗艷教授等人的實驗,將貴州黔東南、四川、雲南和織金頭花蓼通過十個批次進行藥典分析(2012年),對其最重要的有效成分類總黃酮、沒食子酸和槲皮苷進行有效分析測定,織金縣境內頭花蓼的類黃酮、沒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最高,實測為:1.59%,2.7%,0.34%,相比省內外的頭花蓼,織金頭花蓼的整體含量的百分比一直處於較高的部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織金頭花蓼的提取率高,藥用價值高。
另外,根據貴陽中醫學院王祥培博士對織金頭花蓼的化學成分研究,從織金產頭花蓼揮發性成分中,分離出88個成分,確定了51個化合物,占揮髮油總量的73.10%,主要為:1一辛烯一3一醇,2一己烯醛,Y一古芸烯4,2一庚烯醛,壬醛,長葉冰片,藍桉醇等等
功效
全草入藥,治尿道感染、腎盂腎炎。解毒、散瘀、利尿、治血尿、痢疾、膀胱炎、跌打瘀腫、風濕骨痛、黃水瘡、尿布疹。
生態效益
頭花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單作,也可林――藥間套作,適應性相對較廣,坡地、砂壤土均能出產,且收穫方式為刈割,收取地上部分,不動根部,對退耕還林還草有很好的鞏固和穩定作用。經專家論證,頭花蓼還是Cu耐性植物,可用於富Cu土壤如礦業廢棄地的植被重建,因此本項目的立項,對自然環境有百利而無一害。
種植技術
1 育苗
可採用塑膠大棚育苗或大田拱棚育苗法。
2 播種
(1)播種時間 每年2月下旬~3月中旬。
(2)播種方法 均勻撒於廂面上。然後用薄膜覆蓋,以保溫保濕。
3 田間管理
(1)補苗 栽後1周內,每天查看苗情,發現缺苗,應及時補苗。
(2)中耕除草 移栽1周后,用鋤進行第1次鬆土鋤草,並應嚴防動根傷苗。整個生長期禁止使用除草劑。
(3)適時灌溉 人工灌溉(噴灌或澆灌等),時間為早上11時前或下午17時後。
(4)及時排水 頭花蓼怕澇,應及時疏通排水,嚴防積水造成頭花蓼爛根。
(5)合理施肥 以基肥為主,其它施肥方法為輔;以農家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
4 採收
(1) 採收時間 第1次在8月中旬~9月中旬,第2次在11月霜凍前。選無露水的晴朗天氣採收。
(2) 採收方法 用鋒利的鐮刀沿畦(廂)面割取地上部分莖葉。
加工方法
1 曬乾 用鐵叉將頭花蓼均勻撒於乾淨、無污染的曬壩或曬席上。曬至莖葉含水量12%以下即可。
2 陰乾 置乾淨、無污染、通風的乾燥室內、棚內或避雨處,晾至莖葉含水量12%以下即可。
3 烘乾 置烘房內(如熱風循環烘房)烘至莖葉含水量12%以下即可。
主要病蟲害
經多年種植與田間調查,尚未發現對頭花蓼有嚴重危害性的病害,危害頭花蓼的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雙斑螢葉甲、黃曲條跳甲、斜紋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