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曾昭掄(1899-1967),字叔偉,湖南湘鄉人。我國化學科學研究工作開拓者之一。1920年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美學習,1926年蕕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中央大學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應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劉樹杞之邀,任北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
《緬邊日記》系曾昭掄先生在抗戰期間由昆明到滇區邊境實地考察的記錄。雖然只有10多天時間,但也正如他在遊記中提到的,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記,差不多每幾公里都有筆記記下來",因此,真實地記錄了邊陲民族的風土人情,珍貴稀有的植物和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特別是本書優美流暢的文字,至今讀來使人感到如身臨其境。
目錄
本書說明
我的行程
中緬交通
滇緬公路上的重要地名和拔海高度
我的伴侶
由昆明到安寧
由安寧到祿豐
祿豐
由祿豐到楚雄
楚雄
由楚雄到下莊街
下莊街
由下莊街到下關
下關
由下關到漾濞
由漾濞到永平
由永平到功果橋
功果橋
由功果橋到保山
滇緬公路上的馱馬
保山
由保山到惠通橋
惠通橋
由惠通橋到龍陵
龍陵
由龍陵到芒市
滇西的燒山
芒市
滇邊土司制度
芒市風景線
裕豐園
擺夷世界在芒市
芒市的喇麻廟
芒市附近的溫泉
由芒市到遮放
遮放
遮放土司衙門
遮放出產
由遮放到護浪
由護浪到畹町
畹町
到邊疆去的中國新女性
“擺夷”、“崩龍”和“山頭”
……
書摘
滇緬公路成功以後,到緬邊去考察,是許多青年和中年人共有的欲望。一來因為滇緬路是目前抗戰階段中重要的國際交通路線;二來因為滇緬邊境,向來是被認作一種神秘區域。在這邊區里,人口異常稀少;漢人的足跡,尤其很少踏進。我們平常聽見關於那地方的,不過是些瘴氣、放蠱,和其他有趣的,但是不忠實的神奇故事。至於可靠的報告,實在是太感缺少。我這次得著一次不易得的機會,趁著寒假的時候,搭某機關的便車,去那邊跑了一趟。計自三月十一日,由昆明動身。十七日,達到中緬交界的畹町,二十五日,又回到了昆明。前後一十五天當中,差不多到有十二個整天坐在汽車上。從這種經驗寫出來的遊記,當然不免令人有“走馬看花”之感。但是以下所記的,幾乎完全是親身的經歷;所以或者對於一般讀眾,還不至於完全沒有興趣。當然有許多我沒有看到的地方,那隻好候將來寫遊記的來補充了。
中緬交通的第三條路線,可以叫做“南路”。就是正在建築中的滇緬鐵路。這路從昆明往西,順著公路前去,達到祥雲附近的青華洞,由青華洞向西南行(所以並不經過下關)根本走一
條新路;過蒙化後,先後沿著幾條河流的谷,最後通過野“卡瓦”(一種夷人的名稱)的區域(就是地圖上瀾滄縣境西部的葫蘆土地)出境入緬甸,直趨臘戍。過去在報紙上,雖說有人對滇緬鐵路的選擇這條所謂“南線”有過不好的批評。但是從工程專家的眼光看來,這條鐵路線的選擇,實在比剛才所講公路線的選擇,來得慎重得多,也科學化得多。走這條路線,比較走北線,不但可省去若干公里的里程,而且可省卻翻許多山,工程進行,要容易得多。要是循著北線的話,連翻幾條大的橫斷山脈,時間、金錢實在是兩不經濟。不過這條新路所走過的地方,據說大部分是氣候最壞的區域;將來興建的時候,工人衛生問題倒是很值得注意的。
橫跨怒江上的惠通橋(距昆明七五九·五公里),海拔只有八百四十九米,比起剛才所下的戈家山,相差幾乎有一千四百米之多。坐車疾馳下來,高度陡變,寒暑頓易。因為高度的陡變,耳鼓感覺,有一點坐飛機下降的風味。拿氣候來說,山頂相當地涼,到怒江邊卻是熱不可耐,不得不把身上所穿較厚的衣服,一齊剝下來,只剩一件襯衫。這處氣候的酷熱,一方面固然
是因為高度比山頂低得多;另一方面,大約是因為江流兩座高陡山間,不容易有可以減低熱的感覺的大風。
由保山至惠通橋,所翻的實在是屬於怒山山脈的一片大山。因為保山的海拔高度,北起惠通橋來,差不多要高一千米,由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