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註冊[漢語詞語]的護士,依託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設計辭彙]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2019年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2019年2月19日,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式啟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項目,首批百餘名護士簽約成為“網約護士”,該院也成為浙江省首家推行“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實體醫院。

基本信息

相關背景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3%。中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約1.5億人,占老年人總數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約4000萬人。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帶病生存的老年人對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激增。然而,此類服務的供給側顯然不那么充裕。

上門護理服務之所以稀缺,與當前醫療資源的分布也有一定關係。一方面,大多數護理服務還是由傳統醫院及養老機構提供,很少有區域性的專業護理機構。因此,大部分護理人員並不能隨意出外勤,更多的護理服務還是會發生在機構內部。另一方面,有部分地區出現由社會力量自發形成的護理團隊,靠著社區間的口碑形成一定的規模,即已具備“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雛形,但由於其整個服務流程和由此產生的護理費用、醫療風險等情況很難控制,所以,這種方式的護理始終不能形成規模。並且,不少服務也存在與職業規定不相符合的現象。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增加了應對這一問題的難度係數。

基本原則

(一)依法開展,規範服務。“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要以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為基礎,堅持“線上線下,同質管理”的原則,確保有關服務規範開展,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和護患雙方合法權益。

(二)以人為本,滿足需求。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健康特徵和對護理服務迫切需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統籌發展機構護理、社區護理和居家護理服務,增加護理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三)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探索培育護理服務新型業態。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遵循市場規律,激發市場活力。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切實保障質量安全。

(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結合本地實際和護理工作特點規律,科學穩妥、循序漸進地開展試點工作。及時總結,不斷調整,切實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目的意義

構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可以充分促進信息的流通,使護理人員的分配和工作更有效率,將有效滿足中國這部分民眾健康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應對老齡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試點工作

2019年1月2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6省市進行“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試點時間為2019年2月至12月。

試點內容

(一)明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提供主體。試點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已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試點醫療機構”),依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平台,派出本機構註冊護士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機構內延伸至社區、家庭。派出的註冊護士應當至少具備五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鼓勵有條件的試點醫療機構通過人臉識別等人體特徵識別技術加強護士管理,並配備護理記錄儀。對於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不良執業行為記錄的護士應建立退出機制。

(二)明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服務對象。重點對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健康教育、安寧療護等方面的護理服務。試點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和人群健康特點,按照突出重點人群、保障質量安全、防控執業風險的原則,確定“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具體服務對象。

(三)明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項目。試點地區應當結合實際,在調查研究民眾服務需求,充分評估環境因素和執業風險的基礎上,組織制訂本地區“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項目。原則上,服務項目以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技術為宜,可以使用“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予以明確,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