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流按河道的平面形態可分為:平直河、曲流河、辮狀河及網狀河四種。其中,網狀河在平面上由一系列次級河道或相互交結、或分離,結成格線狀。發育於基底沉降的河流中下游和近海平原,河道彎曲、河道多,河道固定,以垂向加積為主。
網狀河相(anastomosed river)是指反映網狀河環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徵和生物特徵的綜合。特徵為河道寬深比較較小,砂體厚而窄,具多層垂向疊置的特點。注意與辮狀河的區別。
環境單元及沉積模式
環境單元
網狀河為高彎度河道,彎曲度>1.5,由單河道組成,河道窄而深,河流之間為半永久性的沖積島、泛濫平原、濕地,濕地占60%-90%。
其環境單元分為河道、河岸、洪泛平原和決口扇。其中河道又分為河床、心灘、邊灘。河岸即為天然堤。
沉積模式
網狀河是由曲流河組成的複合河流,以邊灘和河間沉積(泛濫平原、天然堤、沼澤、沖積島、濕地)為主;無心灘沉積,牛軛湖沉積不發育,常見上部河漫灘沉積發育大於下部邊灘沉積。透鏡狀河道砂體被厚度很大的細粒沉積物和煤層包圍,形成“泥包砂”的面貌。
洪泛平原沉積:泥質岩,見均質層理、水平層理,常見暴露標誌;
決口扇沉積:粉砂岩、泥岩,發育小型流水波痕、層理(攀升層理髮育),常見暴露標誌;
河道砂壩沉積:砂岩,流水波痕和交錯層理髮育,規模向上變小;
河道滯留沉積:砂礫岩,底部見沖刷面;
邊灘:以砂或砂礫為主;
河間:以粉砂和泥炭為主。
水動力及沉積作用
網狀河主流線向凹岸偏移微弱,橫向環流不明顯。
河道的側方侵蝕微弱,垂向加積明顯;河岸和洪泛平原垂向加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