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規律,這是必然發生不可避免的事實,既見於人體也同樣適用於每個細胞。但細胞死亡並非與機體死亡同步。細胞是在分裂、增殖、分化而死亡。所以,正常的組織中,經常發生“正常”的細胞死亡,它是維持組織機能和形態所必需的。也可以有病理性死亡。
細胞死亡的方式
細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 3 種:即①細胞壞死 (necrosis) ,非正常細胞死亡屬於細胞壞死,是病理性變化。;②細胞凋亡 (Apoptosis) ,正常細胞死亡亦屬於細胞凋亡,通常是生理性變化,以上均是形態學觀察和描述,而③細胞程式性死亡 ( Programmed cell death ),是一種選擇性的生理死亡,屬於分子水平的觀察,所以,有學者提出細胞凋亡和細胞程式性死亡有所不同,但,也是細胞凋亡的一種形式。目前也有認為 2 種細胞死亡形式。
(一)細胞壞死:
細胞壞死是細胞受到急性強力傷害時,立即出現的早期反應。包括胞膜直接破壞,大量水份進入細胞,線粒體外膜腫脹而密度增加。核染色質呈絮狀,蛋白質合成減慢。如及時去除傷害因素,以上早期反應尚可逆轉。若傷害外因持續存在,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 Ca2+ 升高、引起一系列變化,如細胞骨架破壞,溶酶體釋放, pH 下降,最後細胞膜和細胞器破裂,脫氧降解,細胞內容物流出,引起周圍組織炎症反應。
(二)細胞凋亡( Apoptosis )
1 .細胞凋亡( apoptosis )的概念,是借用古希臘語,意指細胞的死亡猶如秋天的樹葉或花瓣的凋落的死亡方式。 1973 年 Kerr 和 Wyllin 最先提出這一概念,他發現結紮大鼠肝的左,中葉門靜脈後,其周圍細胞發生缺血性壞死,但由肝動脈供應區的實質細胞仍存活,只是範圍逐漸縮小,其間一些細胞不斷轉變成細胞質小塊,不伴有炎症,後在正常鼠肝中也偶然見到這一現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的形態特徵是:
① 染色質聚集、分塊、位於核膜上,胞質凝縮,最後核斷裂,細胞通過出芽的方式形成許多凋亡小體(圖 2 );
② 凋亡小體內有結構完整的細胞器,還有凝縮的染色體,可被鄰近細胞吞噬消化,因始終有膜封閉,沒有內溶物釋放,故不會引起炎症;
③線粒體無變化,溶酶體活性不增加;
③ 內切酶活化, DNA 有控降解,凝膠電泳圖譜呈梯狀;
④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變化,而細胞壞死是病理性變化。
圖文參考:http://www.zuobaba.com/checks/jingzixingtaixue/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