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哲學引論:一種當代思想的新範式

內容介紹

古典科學在它的各門學科中,不管是化學、生物學、生理學,還是社會科學,總是企圖把觀察對象的種種元素——化合物和酶、細胞、初級感覺、自由競爭的個體,等等,——孤立起來,然後,希望通過概念或實驗把它們重新放在一起以產生整體或系統——細胞、心靈、社會——並成為可以理解的東西。現在,我們懂得,對於理解整體或系統來說,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理解其元素,還需要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說,細胞中酶的相互作用,許多意識或無意識的精神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社會系統的結構和動力的相互作用,等等。這需要根據它們自身的方法和特點來對我們的觀察對象進行考察。此外,事實證明,在“系統”的某些一般方面存在著對應性和同型性(isomorphism),這就是一般系統論的領域。的確,這種類似性或同型性——有時令人吃驚地——出現於其他一些完全不同的“系統”中。因而,一般系統論的任務是科學地探究“整體”和“整體性”,而“整體”和“整體性”不久前還被認為是超越於科學範圍的形上學的概念。等級結構、穩定性、目的論、分化、穩態的逼近和維持、目標導向——這些是幾個具有一般系統性質的概念;人們發展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數學領域來處理它們;如動態系統理論,自動機理論,利用集合、網路和圖論進行系統分析、以及其它一些理論。與此同時,這種試圖闡述一般“系統”的原則和模型的跨學科的努力還提供了一條通向科學一體化的可能途徑
中文版前言
前言
序言
導論 系統哲學思想
第一章 為什麼提出系統哲學
第二章 方法
第三章 詳細說明
第一部分 一般系統論概要
第四章 自然系統理論
第五章 經驗解釋
第六章 認知系統理論
第七章 經驗解釋
第二部分 系統哲學研究
第八章 系統:本體論的框架
第九章 等級體系:自然哲學的框架
第十章 意識:心靈哲學的框架
第十一章 認知:認識論的框架
第十二章 自由:關於人的哲學的框架
第十三章 價值:規範倫理學的框架
第十四章 生存:新時代基本價值的框架
第十五章 終極原理:形上學的框架
附錄 系統哲學和教育破碎危機
譯後記
※錢兆華 熊繼寧 劉俊生譯

作者介紹

歐文·拉茲洛,系統哲學家、廣義進化論和全球問題專家、世界一流學者。1932年,匈牙利音樂神童,9歲國家交響樂團鋼琴獨奏,14歲李斯特音樂學院碩士,15歲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美國總統基金資助在全球巡迴演出。27歲轉向哲學,法國索邦(巴黎)大學哲學博士。紐約州立大學教授,1972年撰《系統哲學引論》。羅馬俱樂部成員,主編《人類的目標》, 獨撰《人類的內在限度》,轉向對當代主流文化的批判性考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顧問,主編《多種文化的星球》。組織廣義進化研究小組,主編《世界未來》,撰羅馬俱樂部報告《決定命運的選擇》。1993年組織布達佩斯俱樂部,發表第一份報告《第三個1000年:挑戰和前景》。曾被評為致力於拯救地球的六位科學家之一。已出版56本書,其中余本有中譯。曾到中國訪問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