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物理系統的整體性

作者介紹

李華鍾教授男,廣東豐順縣人,1930年9月生。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主任,科研處處長,中山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中科院粒子理論組副組長,《物理》雜誌編輯,《理論物理通訊》(英文版)編輯委員,《物理教學》編委,《中國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廣東分會理事長,廣東省科協副主席,中國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教委第一屆理科博士學位評審組成員。現任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物理通訊評議專家組成員,廣東省科技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1981年11月,經國委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理論物理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1991年獲國家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李華鍾教授1951年畢業於嶺南大學物理學系,1952年10月於嶺南大學研究生院讀物理學研究生,後留校任教。他歷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助教、講師,1978年越級提升為教授。講授過《普通物理》、《理論力學》、《量子力學》、《原子核理論》、《粒子理論和場論》、《理論物理方法》、《高能物理》、《量子場論》等多門課程。
李華鍾教授是出色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治學嚴謹,思維敏捷,物理概念清晰,學術思想活躍,在基本粒子理論方面造詣很深,有較好的建樹。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教學與研究,並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後發表科學論文及編審譯作等約70多項。早在60年代,他就在基本粒子方面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成果,70年代以來,他與郭碩鴻、冼鼎昌教授合作在經典規範場理論方面進行了系統的、 有創造性的工作。對於規範場理論的研究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廣東高教研究二等獎和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自然科學類)二等獎。他是在國內最早進行規範場理論研究的研究者之一,組織並主持國內第一次規範場理論討論會,又在1980年廣州國際粒子理論物理討論會上總結報告國內規範場物理理論研究,他所從事的磁單極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對促進我國粒子理論規範場研究起了較大的作用。80年代以來從事量子物理系統的拓撲性(整體性)的研究。如貝里相位因子工作。90年代開始又增加介觀物理理論這一研究方向。系統地研究持續電流理論,組織和主持全國第一次介觀物理理論研討會,有力地推動了國內介觀物理的研究。
李華鍾教授曾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瑞士、德國、荷蘭、英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和講學。在國外發表了《非規範量子系統的誘導規範場》等多篇學術論文,1987年與美國猶他大學教授吳詠時合作,首先提出非循回過程量子幾何相位的實驗觀測的理論,其後(1990)為實驗所證實該相位,是當前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貝克萊)勞倫茲實驗室等18所大學和歐洲10所大學作了《量子系統的拓撲相位》等學術報告,相當廣泛介紹了他對拓撲相位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