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
2016年10月底,德勤與易觀首次共同提出了“第四張報表”的概念。2016年12月,德勤、易觀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成立了“第四張報表”聯合課題研發組。9個月的時間,從概念,願景,報表框架設計,到如今的平台發布,無不體現了“第四張報表”順應市場需求的迫切性以及落地實施的可行性。2017年7月18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德勤中國、易觀三方合作的聯合研發組,正式對外發布第一個“第四張報表1.0”SaaS平台。2017年12月18日德勤“第四張報表1.0版本”正式發布上線。(中國新聞網)
產生與發展
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治理層、管理層和運營層,都越來越關注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而傳統的三張財務報表很難體現這點。因此,企業需要第四張報表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惑。
在全球數位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正配套建設數位化發展必須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然而,數位化時代下,機遇與風險並存,數字戰略與投資政策並重。迄今為止,多數數位化發展戰略並沒有為投資決策者或企業的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指導意見,缺乏具體的評價體系。而“第四張報表”就是我們為數位化時代下企業價值評估提供的新“度量衡”。(中國新聞網)
放眼全球,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報告中大量使用沒有被會計準則準確定義的數據,即所謂的非準則數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等也開始逐漸明確非財務數據在利潤表中的披露要求。但是,如何確保這些數據的可衡量性、客觀性、可追溯性是個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他舉例說,2016年聯合某PE投資一家醫藥平台公司,盡職調查顯示刷單比例高達40%,大量的交易產生於凌晨一兩點。(中國新聞網)
特色
“第四張報表”提供的是輕量級套用,通過格式化、結構化的報表形式,迅速形成可解讀、可對標的分析報表。其大量採用非財務、和企業價值密切相關的數據來生成報表,對企業價值進行更全面的展現。“第四張報表”引入外部大量獨立第三方數據、通過和企業自身第一方數據的融合,經過數據的分析、對標、挖掘,探尋數據背後的價值。
傳統的三張財務報表,無法考慮數位化背景下的用戶、活躍度、行為等這些背後的豐富數據。“第四張報表”結合用戶數據、渠道數據和產品數據,為渠道管理、精準行銷、用戶體驗、產品績效等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基於大數據的“第四張報表”,為管理層提供更為直觀的定量分析結果,對企業的業務轉型、全渠道戰略、兼收併購、海外投資等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第四張報表”還可及時提示風險,無論是對業務真實性、服務安全性、還是服務連續性等,都可以為企業的審計、風險及合規部門確定風險範圍並及時處理風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