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論壇

第一屆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論壇

2019年6月21日,第一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論壇在湖北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舉行。與會中外政商學界代表圍繞“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這一主題,就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建設、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等議題進行交流探討,為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凝集共識,建言獻策。

基本信息

論壇背景

第一屆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論壇第一屆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論壇

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到2015年沿海3個自貿試驗區共同推進,2017年7個自貿試驗區落地,再到2018年海南全島自貿試驗區設立,我國自貿試驗區經歷了由點到線再擴展到面的發展,逐步形成由南到北、自東向西的“1+3+7+1”自貿區發展格局。

五年多來,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探路者”的作用。

本次論壇由商務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和湖北省商務廳共同發起、聯合主辦。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致辭時表示,五年多來,自貿試驗區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他列舉一系列數據,充分表明自貿區建設重大成果:五年多來,自貿區共形成了170餘項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不斷降低外商投資準入門檻,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措施從2013年的190條,縮減到2018年的45條;截至2018年底,自貿區以全國萬分之二的面積,創造了約占全國12%的外商投資和進出口;累計新設企業60餘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近4萬家,有效地促進了高端產業的集聚與發展。他表示,下一步,自貿區要進一步聚焦制度創新,進一步推動開放壓力測試,進一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進一步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論壇簡介

本次論壇舉辦地武漢市,是中國(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所在地。

湖北省常務副省長黃楚平致辭時表示,湖北自貿區掛牌兩年來,更加注重製度創新,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自貿區建設高質量推進,湖北正加速建設成為內陸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他透露,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湖北自貿區大膽試、大膽闖,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負面清單”、“證照分離”、“多證合一”、“單一視窗”建設等改革事項。9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湖北自貿區正加速成為產業集聚新高地。與此同時,湖北依託自貿區平台,積極推進從長江走向世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自貿試驗區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開放,為中外經貿合作搭建平台。論壇舉辦期間,湖北自貿區舉行了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會上,巴拿馬科隆自貿區和阿聯杜拜傑貝阿里自貿區的負責人分享了自貿區建設經驗,推介了當地營商環境。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代理駐華代表戴文德說,中國的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轉型,實現了經濟持續發展,給世界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可借鑑的經驗。其他開發中國家可以學習中國的做法,同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減少它們發展的成本。

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時表示,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並升級,成為開發中國家之間最大的自貿區,區內九成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中國連續十年成為東協最大貿易夥伴,東協連續八年位居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方的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各自經濟社會發展,為雙方20億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拓展未來各領域合作打下了堅實牢固的基礎。他表示,作為中國與東協十國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心將支持中國各自貿試驗區與東協國家開展合作,推動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再上新台階。

根據去年10月世界銀行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大幅躍升32位。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不僅體現在世界銀行的排名,而且得到了外國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肯定。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大幅回落,但來華外商直接投資一直保持著正增長。

“可以說,自貿區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當前,國際環境日益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升級,同時,新的國際經貿規則在醞釀之中。從國內來看,我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也需要一套完善的體制機制來保障。隆國強認為:“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要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中探路者的作用,關鍵在於進一步完善自貿試驗區的保障機制。”在他看來,這些保障機制包括:第一,法制保障;第二,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更有效機制;第三,更大幅度加大對各個自貿區的授權;第四,更加寬鬆的容錯環境;第五,完善的自貿區評估機制;第六,組織保障機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