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蟲。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脾、腎經。
功效
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3-5個。
採集加工
夏季捕捉後,用沸水燙死,曬乾。
形態特徵
竹象鼻蟲,形體紡錘形,紅棕色,有光澤。頭、觸角及口吻黑色,吻長,方形棍狀,末端較大、分成兩個叉狀葉。蟲體的胸部腹面均為黑色,有光澤,前胸鍾狀,中部後緣有一大塊近似長方形的黑斑,兩側後下緣亦各有一大塊黑斑。翅短,不蓋過腹部末端;鞘翅基角亦有一大的黑斑;每個鞘翅都有9條縱走平行的凹的縱紋,腹部末端裸露出翅鞘之外。雌蟲腹部末端較鈍,喙之背面有瘤狀顆粒突起。
生長環境
棲於竹林中。成蟲於5月底出現,6-8月最盛,在土室內越冬。分布於陝西、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祛風濕,止痹痛的功能。主治風寒腰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