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童輝出生於一個楚劇世家。父母都是唱楚劇的。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童輝從小就與別家的孩子不同:他的童年,是在唱練做打中度過的。4歲多一點兒,童輝已經能夠獨自將《智取威虎山》從頭演到尾了。那時候父母忙,有時候連續幾個晚上要演出,只好將童輝鎖在家裡。童輝印象很深的是,當時的劇場就在自家對面。夏天蚊子多,童輝躲在蚊帳里,隔窗聽著對面舞台上鏗鏘的鑼鼓聲。對面開演,他也開演,並且是既演楊子榮,又演座山雕。鑼鼓聲歇,對面演完了,他也準時收場。童輝說自己那架勢儼然就是場上的名角,有板有眼,一絲不苟,只不過是光著膀子站在蚊帳里演罷了。
5歲的時候童輝順理成章地考進了當時的武漢市戲劇學校,學京劇,扮花臉。從此開始了他長達7年的練功歷程。手眼身法、說學逗唱,7年的科班訓練讓童輝知道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童輝說當年在戲校的那一撥人,後來還出了幾個名角;有的改行了,但依舊很成功,比如演電影的徐帆。而童輝在那一群京劇苗子裡面,也算非常出色的一個,12歲的時候他在《赤桑鎮》中飾演包拯,還拿過省里的大獎。如果不是因為戲曲市場不景氣,也許童輝會一直唱下去。
16歲時,童輝進了戲劇團。時代變遷,純粹的戲劇藝術漸漸地失去了市場。說到這裡,童輝表現出極大的無奈和惋惜。但是,團里那么多人要吃飯啊。就為了吃飯,童輝走上了艱辛而又漫長的“演藝”之路。那時候,劇場裡吸引不來觀眾,但是送戲下鄉或者送戲上街卻能引起老百姓濃厚的興趣。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童輝開始慢慢領悟到,越是貼近觀眾,才越有飯吃。
他和他的師兄師弟們開始了疲憊的“走場”。漸漸地,通俗歌曲開始流行,童輝慢慢地退出了戲曲的演出,成為一名四處獻藝的歌手。
童輝說,他完整地見證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今的市民文化消費的全過程,從20世紀80年代末海口的歌廳,到90年代初武漢的歌舞廳以及吧場的興起,一直到現方興未艾的演藝廳形式。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他的身份,也經歷了從歌手、主持人、經紀人到藝術總監,再到老闆的一系列的轉變。談起往事,童輝不勝唏噓。他告訴記者,做歌手的時候,常有被觀眾轟趕下台的經歷。21歲那年他第一次到廣東演出,當時的粵語還說得極不標準,結果上台後只開口說了一句話,就被下面刁難的觀眾厲聲轟下。記者問他,那樣的場面如何應對?他一笑了之:“除了硬著頭皮走下去,沒有別的辦法。”
很多年後,當童輝做到藝術總監的時候,他和下面的演員一起編了一個名為《小矮人》的節目。這個節目的取材,就是直接來自童輝21歲時那次被趕下台的經歷。
主要作品
《智取威虎山》
《赤桑鎮》飾演包拯
《小矮人》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