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台

秦始皇台 簡稱秦台。為古濱州三台(秦台、臥佛台、茅焦台)之首。傳為秦始皇築,故名。因台周遍生蒲柳,亦名蒲台。蒲台縣因以為名。該台位於市區以北偏東約15公里,西石村西南0.5公里處,台高19米,底部周長188米,面積2826平方米;頂周長63米,面積314平方米。

相關記載

《水經注》載:長聚溝南海側有蒲台,高八丈,周二百步。《三齊記》載:厭次東南有蒲台,秦始皇東遊海上,於台下縈蟠系馬,至明歲蒲縈萎,若有系狀,似水楊,可為箭。《史記·秦本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齊人徐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有長生不死藥,請得齋戒與童男童女數千人,求之,久而未還,築台望之。

《濱州志》載:台下有八角井,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僧海靜及石家村民李清掘之,有蛇出焉,遇旱歲禱雨屢應。萬曆庚寅(公元1590年)州牧林淮正復浚之,蛇復現,井成雨復應,或以為文兆。乾隆庚子(公元1780年)重開甃砌,加石欄,周以垣墉柵門。據傳,八角井,深數丈,分三節,自上而下節節縮小。冬夏不枯,源於海,俗謂海眼。井上石欄隨井形成八角,雕八獅。均廢。

據今考查,台初建於東周遺址之上,夯土層次分明,間有紅燒土及周、漢陶片和“長樂未央”瓦檔,當為秦漢間所築。《濱州志》有詩云“馳道飛傳峰燧地,時人誤作望仙台”。濕沃縣地處海防前哨,建烽火台以固邊防,可信。

“秦台曉霧”為古濱州八景之一,歷任知州均賦詩讚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