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直徑8-20毫米,具密集而交織的細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分枝,高40-60厘米,有縱棱,近無毛。基生葉未見。莖生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寬卵形至卵形,長10-18厘米,寬7-14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心形,偏斜,窄側寬1.6-4厘米,寬側向下延伸長達3-6.5厘米,寬4-8厘米,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淺齒,齒尖帶短芒,並常呈波狀或寬三角形的極淺齒,在寬側出現較多,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幼時散生硬毛,逐漸脫落,老時近無毛,下面色淡,帶紅暈或紫紅色,沿脈散生硬毛或近無毛,掌狀7(-9)條脈,帶紫紅色,窄側常2(-3)條,寬側3-4(-5)條,近中部分枝,呈羽狀脈;葉柄長4-13.5厘米,有棱,近無毛;托葉膜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2-4毫米,先端漸尖,早落。
花葶高7.1-9厘米,有縱棱,無毛;花粉紅色,較多數,(2-)3-4回二歧聚傘狀,花序梗長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葉,二次分枝長2-3.5厘米,三次分枝長1.2-2厘米,有縱棱,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早落;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7-10毫米,先端圓,內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長圓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無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長達(1-)2-3毫米,整個呈球形,花葯倒卵球形,長約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長約2.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12毫米,寬和長几相等,先端圓,內面1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中軸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狀,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離生,柱頭常2裂或頭狀或腎狀,外向膨大呈螺旋狀扭曲,或U字形並帶刺狀乳頭。
蒴果下垂,果梗長3.5厘米,細弱,無毛;輪廓長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約7毫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長圓形或三角長圓形,長約1.8厘米,上方的邊呈平的,下方的邊從下向上斜,另2翅極窄,呈窄三角形,長3-5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或2窄翅呈窄檐狀或完全消失,均無毛或幾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開始,果期8月開始。
主要變種
單翅秋海棠 Begonia grandisDry subsp. grandisvar. unialataIsmsch. 蒴果單個翅特大,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長15-17毫米,中部寬6-7毫米,頂端微急尖,上方之邊呈平的,下方之邊從上向下斜,其餘2翅極退化呈窄檐狀或幾消失。花期9月,果期10月。 產四川(會理、雅安)、雲南(中甸)、甘肅(文縣)。生於林下潮濕處,海拔22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雅安。 |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中華秋海棠(原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珠芽秋海棠(雲南植物名錄) Begonia grandisDry subsp. sinensis(A. DC.) Irmsch. var. sinensis 中型草本。莖高20-40(-70)厘米,幾無分枝,外形似金字塔形。葉較小,橢圓狀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12(-20)厘米,寬3.5-9(-13)厘米,先端漸尖,下面色淡,偶帶紅色,基部心形,寬側下延呈圓形,長0.5-4厘米,寬1.8-7厘米。花序較短,呈傘房狀至圓錐狀二歧聚傘花序;花小,雄蕊多數,短於2毫米,整體呈球狀;花柱基部合生或微合生,有分枝,柱頭呈螺旋狀扭曲,稀呈U字形。蒴果具3不等大之翅。 產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甘肅(南部)、陝西、四川(東部)、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昆明一帶有栽培。生於山谷陰濕岩石上、滴水的石灰岩邊、疏林陰處、荒坡陰濕處以及山坡林下,海拔300-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北京西山。 |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刺毛中華秋海棠(變種) Begonia grandisDry subsp. sinensis(A. DC.) Irmsch. var. puberulaIrmsch. 葉片上面被兩型毛,密被極短小刺毛,毛長約0.3毫米和散生較長硬毛,毛長0.8-0.9毫米。 產湖北、四川(巫山)。生於陰濕地方,海拔12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柔毛中華秋海棠(變種) Begonia grandisDry subsp. sinensis(A. DC.) Irmsch. var. villosaKu 葉片上面僅被柔毛,毛有時微卷。 產四川(雷波)。生於水邊陰處潮濕地,海拔1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雷波。 | 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全柱秋海棠(亞種) Begonia grandisDry subsp. holostylaIrmsch.草本。莖高(12-)20-40(-60)厘米,細弱,常不分枝。葉片三角狀卵形,長度變化較大,長3-13厘米,寬2-10厘米,先端稍長漸尖,基部寬側下延呈圓形,長0.8-3.5厘米,寬1.3-6厘米。花序呈短傘房狀或圓錐狀聚傘花序,基部有明顯膜質大苞片,下部通常有小珠芽,花較小,雄蕊較少,(15)20(-30),雄蕊柱長0.3-0.8(-1)毫米。蒴果頂端有短粗之喙,花柱不分枝,柱頭頭狀,稀呈腎狀。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產雲南(東川、富民、嵩明、中甸和麗江)、四川(木里)。生於灌叢陰濕處石上、陰濕處石灰岩石縫中、山坡常綠闊葉林下和潮濕的岩石邊,海拔2200-2800米。模式標本采自木里和麗江。 | 全柱秋海棠 全柱秋海棠 |
產地生境
產中國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昆明有栽培。日本、爪哇、馬來西亞、印度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生山谷潮濕石壁上、山谷溪旁密林石上、山溝邊岩石上和山谷灌叢中,海拔100-1100米。
生長習性
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艷。秋海棠對光照的反映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另外對光周期反應也十分明顯。在短日照和夜間溫度21℃的條件下,花期明顯推遲。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野生種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岩石縫隙中,對根部生長和發育極為有利。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係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乾淨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鬆、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衝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
扦插
扦插可採用莖插、葉插和根莖插。
莖插: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長10-15厘米,帶2-3個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對生根不利,往往插後容易開花,反而延遲生根,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插壤用疏鬆、排水號的細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時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為宜,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22℃室溫。插後一般在9-27天癒合生根。
葉插:葉插繁殖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葉插材料應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太嫩或老化的葉片,癒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採用平插法,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厘米切口,每片葉可劃4-5個切口,然後用“n”鐵絲把葉片扣緊於沙面上,也可用直徑1.5-2厘米的卵石壓在葉片切口周圍,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如扦插過程,插壤溫度低於15℃,生根則要延遲,低於10℃時就難於生根。
根莖插:適用於根莖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5厘米一節,斜插或平放於沙床,保持室溫20-22℃。和較高的室內濕度,使之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後15-20天長出不定根,30-40天萌發出不定芽,待形成幾片小葉時即可移入小盆養護。
栽培技術
環境
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鬆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水分
適度的水分:秋海棠的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溫度高,水分供應不足,莖葉易凋萎倒伏,直接影響生長,嚴重時莖葉皺縮死亡。相反,供水過量,盆內出現積水,易於因其根部腐爛。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土壤
疏鬆肥沃的土壤: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炭土。鹼性或粘重,易板結的土壤作為盆栽用途,不利於新根生長、導致莖葉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黃病。適合生長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澆水
為了節約用水,鼓勵採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進行觀葉秋海棠的澆水、施肥等工作,這樣以減少細菌性葉斑病等病害的發生,另外在澆水時儘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
施肥
以泥炭為主的商業基質由於透氣性和持水性都比較好,很適合秋海棠的生長,生產者一定要採用潔的基質進行秋海棠的生產。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記肥料濃度不可過高,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
病蟲防治
葉斑病
細菌性病害由斑點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引起的葉斑病症狀: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該種菌所侵染,但是許多生產者對之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症,因為葉片邊緣壞死和葉片斑點是最常見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秋海棠都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控制方法:控制該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開始扦插繁殖之初就盡力避免感染病菌,發現病株後就及時集中銷毀;此外要儘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這樣也會抑制病情的發生和擴散;稍微降料的濃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由漆斑菌(Myrotheciumroridum)引起的秋海棠葉斑病症狀:病症一般出現在秋海棠葉片邊緣、葉尖和破損葉片的葉脈上。壞死區域呈現黑褐色,然後是水漬狀。診斷方法是下部的葉片經常會不規則形狀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邊緣為白色。
控制方法:噴灑殺真菌藥劑、減少植株受傷和將肥料儘量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都可以減少該病生。
灰霉病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症狀:秋海棠葉片灰霉病經常發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莖處與基質接觸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潤的病斑很快會擴散到整個葉整個植株,受害區域呈現壞死斑點,逐漸由褐色轉變為黑色。當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較高而且濕高時,病原孢子生長加快,受害的葉片上會長出灰綠色的霉狀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擴散成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降低灰發生和擴散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葉片加快乾燥、降低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根腐病
由腐黴菌(Pythiumsplendens)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狀:感染這種病菌後,扦插苗的根系弱、葉片發黃。診斷方法是莖部和根系出現黑色的糊狀物,從插條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莖和葉片的部。根部和莖段的腐爛經常是成片發生,而通過栽植床,很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健康的插條。
控制方法:首先從源頭上控制,即從繁殖之初就使用無菌材料,對上盆基質和栽植床進行消毒處在栽種前後用殺真菌藥劑進行處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黴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儘量減少水的灌溉量以減少根腐病的發生,促進根的長勢。
猝倒病
由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猝倒病症狀:發病後有褐色的霉狀物附著在病上。霉狀物可以從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這是由於植物根莖部長出的霉狀物。立枯絲顏色常為紅褐色,外形似蜘蛛網。
控制方法: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噴灑不同的殺菌劑來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枯萎病
由白絹病病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狀:白絹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葉片和莖部最容易觀察到。最初,莖段與介質接觸的地方有水漬狀病斑,另一個症狀葉片表面或基質上長出扇圓形的霉狀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後隨著發育變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溫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則很容易導致插條的腐爛。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應儘快移出種植區域並將植株銷毀。現在還沒有對白絹別有效的藥劑。
主要價值
觀賞
秋海棠是著名的觀賞花卉。矮生、多花的觀花秋海棠,用於布置夏天、秋花壇和草坪邊緣。盆栽秋海棠常用以點綴客廳、櫥窗或裝點家庭窗台、陽台、茶几,十分清新幽雅。如配裝上優質藝術吊盆,懸掛室內,更顯得可愛。在歐美除私人住宅區以外,還切去花、葉製作花籃或花束,是聖誕佳節饋贈親朋的商品。在中國的江南庭院中,秋海棠常配置於陰濕的牆角、沿階處,增添自然景色。
藥用
傈僳藥:亞糾俄:果實治療吐血,衄血,咳血,白帶,月經不調,跌打損傷《怒江藥》。
瑤藥:孔賠:全草治瘡毒《桂藥編》。
壯藥:那本岩:全草治胃痛《桂藥編》。
景頗藥:Wuingi mang:治哮喘,氣管炎《德宏藥錄》。
德昂藥:波還: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苗藥:常雙七:全草用於健胃行血,消腫,驅蟲,治蛇傷《湘藍考》。
白藥:珠芽秋海棠:根莖用於血崩,赤白帶下,吐血,跌打損傷,出血《大理資志》。
毒性:有微毒,會引起皮膚瘙癢、嘔吐、腹瀉、咽喉腫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植物文化
花語:秋海棠又稱相思草。中國人予以“相思”、“苦戀”因其又名“斷腸花”,故又寓意“斷腸”。這在陸游與唐婉、寶玉與黛玉的相戀過程中,秋海棠都成為相思、苦戀的見證。法國人則將秋海棠視為真摯的友誼。歐美花語組合認為秋海棠是親切、誠懇的意思。
詩詞:清朝著名詩人納蘭性德《臨江仙》詞作:“六月闌乾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可憐寂寞粉牆東。已分裙衩綠,猶裹淚綃紅。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明清兩朝是秋海棠的風光年代,人們常將之栽種在屋後或院落的背陰處。因為秋海棠易於栽種,折斷的莖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夠成活。大片栽種之後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開花。清人編纂的《廣群芳譜》中稱:“性好陰而惡日,一見日即瘁,喜淨而惡糞。”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愛這種花,覺得自身的氣質與秋海棠略同,還專門為之賦詩一首,既是詠花,又是言志:“栽值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平生不藉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自然界中吸收甲醛的十大植物
健康生活可以說是現代都市人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近年來,人們對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甲醛污染,幾乎到了人人談“甲醛”色變的程度。下面的十種植物可以有效淨化室內環境的甲醛污染。 |
常綠花卉
木賊科 | 筆管草 | |
菊科 | 紫菀 | 蘭草 | |
唇形科 | 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
蕁麻科 | 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
爵床科 | 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
傘形花科 | 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
蓼科 | 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
紫葳科 | 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
澤瀉科 | 澤瀉 | |
三白菜科 | 魚腥草 | 三白草 | |
芭蕉科 | 野芭蕉 | |
虎耳草科 | 岩白菜 | |
石蒜科 | 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
傘形科 | 鴨兒芹 | |
跖草科 | 旭日升鴨 |
鴨跖草科 | 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
百合科 | 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
牻牛兒苗科 | 香葉天竺葵 |
薔薇科 | 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
玄參科 | 狹葉毛地黃 | |
苦苣苔科 | 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
葡萄科 | 烏蘞莓 | |
天南星科 | 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
姜科 | 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
馬齒莧科 | 土人參 | |
蒟蒻薯科 | 水田七 | |
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
傘形花科 | 傾臥前胡 | 前胡 | |
忍冬科 | 陸英 |
紫草科 | 琉璃草 | |
菊科 | 劉寄奴草 | |
胡椒科 | 假蔞 | 蓽茇 |
罌粟科 | 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
卷柏科 | 江南卷柏 |
敗醬科 | 黃花敗醬 |
毛茛科 | 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
石竹科 | 荷蓮豆 | 蠅子草 |
蝶形花科 | 狗尾草 |
小二仙草科 | 大葉蟻塔 | |
馬兜鈴科 | 粗根細辛 |
川續斷科 | 川續斷 |
十字花科 | 板藍根 |
黃楊科 | 板凳果 |
鬼臼科 | 八角蓮 | |
禾本科 | 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 柔姿臂形草 |
花忍科 | 芝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