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內窺鏡是人類窺視自身體內器官的重要工具。古希臘名醫,有著醫藥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約公元前460-前370)曾描述過一種直腸診視器,該診視器與我們今天所用的器械十分相似。類似的診視器還發現於龐培遺蹟(Pompeii,義大利古都,公元79年火山爆發,全城淹沒),這些診視器曾被用於窺視陰道與子宮頸,檢查直腸,並用於檢視耳、鼻內。當時進行這些檢查時利用的是自然光線。內窺鏡的真正發展還是起於近代,一般可將其發展階段分為:硬管式窺鏡、半可屈式內窺鏡、纖維內窺鏡、超聲與電子內窺鏡等階段。硬管式內窺鏡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即開放式硬管內窺鏡階段與含有光學系統的硬管內窺鏡階段。
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硬管內窺鏡主要由光學成像系統和照明系統組成:光學部分外觀看是一個細長的金屬管子,而裡面裝著一個由許多透鏡組成的完整的光學系統。光學成像系統由物鏡系統、轉像系統、目鏡系統三大系統組成。被觀察物經物鏡所成的倒像,通過轉像系統將倒像轉為正像,並傳輸到目鏡,再由目鏡放大後,為人眼所觀察。如圖1所示。為構成不同的視向角,需加入不同的稜鏡。不同用途的內窺鏡根據使用要求製作成不同的外形、外徑、長度,以達到使用所需的要求。照明傳輸系統由光導纖維組成,將冷光源的光經過光導纖維傳輸到內窺鏡前端,照亮被觀察物。
套用範圍
1. 腹腔鏡下治療肝、膽、胰、腸、胃、腎、腎上腺、輸尿管、子宮、卵巢等疾病。
2. 胸腔鏡下治療肺、縱隔、心包、心臟等胸部疾病。
3. 鼻內窺鏡下治療鼻神經外科及鼻眼相關外科病變。
4. 關節鏡、椎間盤鏡、官腔鏡、腦室鏡等治療關節、椎間盤、子宮、大腦病變。
5. 膀胱鏡、輸尿管鏡、經皮腎鏡下治療膀胱、前列腺、輸尿管、腎臟病變等。
特點
1. 創傷小、恢復快。
2. 操作便利。
3. 圖像清晰。
4. 套用範圍廣。
維護保養
隨著使用硬管內窺鏡的範圍擴大,各科醫生使用硬管內窺鏡頻率越來越高。硬管內窺鏡是比較嬌貴的醫療器械,但是只要能夠正確的使用和維護,就可以避免損壞[6]。
1. 硬管內窺鏡使用完後應沖洗乾淨,把水漬涼乾,鏡頭前端有污漬時套用鏡頭紙、棉簽或細紗布輕輕擦拭。
2. 硬管內窺鏡應有專人專櫃保管,放在專用的包裝箱內,內襯柔軟的海綿或聚氨酯泡沫。
3. 所有硬管內窺鏡和手術器械都要碼放整齊,不得交叉重疊放置,確保箱蓋蓋好後,內部的窺鏡和器械不會在搬運時相互撞擊。
4. 取出或放入硬管內窺鏡時,應雙手平托,輕拿輕放。由於內窺鏡的鏡管很薄,受到擠壓、磕碰、折彎、落地等情況就會彎曲變形,導致鏡片破損或光軸偏移而造成圖像不清楚或不能使用,所以從包裝箱中取出或放入硬管內窺鏡時,應雙手平托輕輕地取出或放入,切忌提起一段拽出。
5. 硬管內窺鏡放在托盤等硬質容器內移動時,注意與其他器械分開放置,不要過分顛簸,以免碰撞到窺鏡。
6. 包裝箱內應備有乾燥劑保持箱內乾燥。
7. 有些硬管內窺鏡不耐高溫高壓,這主要是因為其鏡端封裝用的環氧樹脂膠在高溫高壓下會開膠而造成鏡管內進水,光學系統進水後就會產生視野模糊,所以這類內窺鏡不能用煮沸和高壓蒸汽等高溫高壓的方法消毒。
注意事項
1. 在使用其他器械時,尤其是咬合力較大的鉗、剪類器械應注意鏡管的前端不要伸進器械的咬合區內,以免誤傷鏡管。
2. 有些手術窺鏡是在鞘管內使用,在更換其他角度窺鏡或插拔器械時,應注意動作要輕,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插拔窺鏡過程中,當遇到阻力拔不動時應仔細查找原因,必要時應連同鞘管一起拔取,不要用蠻力。
3. 當窺鏡配合雷射汽化、高頻電切、微波等光電技術進行手術時,應注意窺鏡前端與治療點的距離,保證窺鏡前端不被電擊或燒灼。
4. 當配合刨削器來切除病變組織時,如耳鼻喉科、骨科的臨床手術中已經廣泛使用,需要控制刀頭的旋轉部分始終在窺鏡的觀察範圍內,在手術範圍較大時,應先停止刀頭轉動,再移動窺鏡,然後在窺鏡監視下移動刀頭,到合適部位後再開機刨削。
5. 當內窺鏡出現圖像模糊、視線不清等狀況時,要及時與廠家或維修機構聯繫,切不可繼續盲目使用而造成手術事故。
拓展閱讀
[1] 袁野,魏麗瑤,劉小華,潘一峰.新式單鏡管結構硬管內窺鏡LED貼片前置照明方式可行性探討[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2016,33(05):456-462.
[2] 趙深林,田學隆,廖彥劍等.基於FPGA的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J].雷射雜誌,2012,33(0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