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基本信息

種類

直升機父母分很多種類,有的在生活上過度操心,有的在學校上過度干預,有的在人身安全方面過度關注,還有的在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過度保護,反正是盡一切可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機會。

新詞來源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

“新富養”是如今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父母除了不計成本為子女花錢“投資”外,對孩子的呵護也已到了費盡心思的地步。如今有這樣一類家長,他們天天接送孩子,隔三差五地給老師打電話,或者沒事往學校跑,時時刻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家長的掌控之中。他們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於是有人就把這樣的父母稱為“Helicopter parents”,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中國是個“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孩子是父母的小王子、小公主。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毅然擔當起兒女的終生保姆和人生規劃師:幼稚園受欺負爸媽要找老師興師問罪,國小組織打掃衛生父母會跑來幫忙擦玻璃,孩子稍微大一點了也總不放心,擔心早戀,害怕學壞,就連上了大學也要全家總動員,背著行李和孩子一起去學校報到。更有趣的是,孩子大學畢業了找工作,應聘面試的時候,父母站在後面替他回答問話。這些都是“直升機家長”。

案例

案例一

主人公:樂樂(10歲)

症狀:寫作業磨洋工

培訓班不愛去

周先生的兒子樂樂(化名)今年上國小四年級。別看才10歲,可是樂樂很忙,除了上學之外,周末還有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四個培訓班要參加。據周先生講,樂樂每次上課都由媽媽陪同;回到家,媽媽還要糾正樂樂的動作,鞏固樂樂的記憶。最近,周先生髮現樂樂寫作業時間越來越長,而老師說並沒增加作業量。看著孩子天天放學後在家“磨洋工”,周先生一生氣打了樂樂一頓,“他竟然說我們不愛他,還威脅我們說要離家出走。”周先生告訴記者。

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

分析:心理諮詢師樸素雲表示,樂樂是在用“磨洋工”這種方式來與家長消極抵抗,“他說自己不相信爸爸媽媽,自己就算很快寫完作業也不可能被允許自由活動一會。”樸素雲說,父母盲目跟風參加培訓班,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不利於心智成長。

直升機父母

案例二

主人公:悠悠(14歲)

症狀:學校的開心果

家裡的悶葫蘆

悠悠(化名)今年上初二。在學校里,悠悠是公認的文娛骨幹,是同學們的開心果;可是放學回到家,悠悠就變成了個“悶葫蘆”。前幾天,悠悠紅著眼睛回到家,任憑父母如何詢問也不肯說,最後把自己鎖進了房間。悠悠的爸爸李先生火冒三丈地找到學校領導,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悠悠和幾名女生為新年聯歡會準備集體舞,結果一直沒有編排好,一著急哭了鼻子。據悠悠的老師回憶,平時也經常可以看見李先生出現在校長辦公室,要求幫女兒“解決受欺負問題”。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

分析:樸素雲表示,很多家長都喜歡 “衝鋒陷陣”為孩子“出頭”,像李先生自以為在幫助女兒,其實是剝奪了她成長的機會。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解決問題,列出幾個方案,並告訴孩子這些方案分別會有什麼後果,讓他們自己選擇。

危害

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長空間,不利於其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有了這樣的“專機”,孩子用腳自己走的路變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會後變得難以適應。如果僅僅擔心孩子遲到就動用直升機,那么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面對社會上各種無法預料的艱難險阻,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和立足呢?

相比“直升機父母”,國外一些名人的育兒理念倒能給我們啟發。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孩子在學校讀書時一律在校住宿,大學畢業後也都自己找工作;德國金融投資大亨梅茲勒家族讓孩子上地區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沃爾瑪集團”華頓家族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裡擦地板,幫助補充倉庫貨物。這些家長懂得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價值觀,對子女愛得更深沉、更科學。

家長退一步,孩子進一步,這是學步的規律,也是教育的規律。聰明的家長懂得適時放手,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學習各種技能和本領,這才是他們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與其動用直升機,不如讓孩子和其他大多數同學一樣,在現實社會環境中加以磨礪,體味堵車帶來的種種滋味,豈不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