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洪斗坡白鷺樂園位於海南屯昌縣屯城鎮北二公里的三發鄉洪斗坡村,是村民自覺保護鳥類形成的一處獨特生態景觀,被譽為“白鷺樂園”。
洪斗坡村僅有十幾戶人家,人口不足百人。每當春暖花開時節,一群群白鷺鳥便從遙遠的地方遷棲到這裡,為洪斗坡村帶來活力與生動。活潑可愛的白鷺或者在綠色的田野上空飛翔嬉戲,或者飛落在翠綠的樹冠上啼鳴,遠遠看去,好像盛開在樹上的朵朵白花。進入村莊,綠樹環抱,景色清幽,白鷺鳥栖息在樹丫之間。有的嬉戲對鳴,有的梳理羽毛,有的哺餵雛鳥,安詳自若,情景動人,活脫脫一幅“仙鷺呈祥”的百壽圖。
屯昌縣
3月的南國,樹綠草長,春水盈盈,生機盎然。春來秋去的候鷺又從東南亞、菲律賓等地飛回它們世代棲息繁衍的故居——海南省屯昌縣。
屯昌縣是我省的白鷺自然保護區。50年代到這裡繁衍後代的白鷺曾達到每年八九萬隻,後來因為人為的干擾,數量大大的減少。近年來,由於當地農民興修水利、植樹造林,改善了生態環境,白鷺的食物源——小魚、小蝦和昆蟲也多起來,於是白鷺又重返故地,現在又回升到十多萬隻,是我國較大的白鷺殖繁地。屯昌縣位於海南中部,四周群山環抱,到處綠樹成蔭,河水茵茵,田連阡陌,水土潔淨,環境幽雅,是白鷺繁衍棲息的“天堂”。棲息在這裡的鷺類有四種:一種是翅膀大毛雪白,尾短頸長,腳高咀尖,鳴聲宏亮,性情溫良,人們叫它白鷺,也稱鷺鷺,這種鷺數量居多。一種是體形高大瘦削,羽毛灰白,頸腳皆長,專擅涉水捕食,人們叫它“蒼鷺”,其生活規律與白鷺相反,專門在夜間覓食,所以也有“夜遊鷺”之稱。第三種叫“蓑衣鷺”,其羽毛半麻半白,頭、背和胸部都披著疏鬆的蓑羽,有如全身披一張蓑衣,因而得名。這種鷺姿態雅致秀逸,生活習性與白鷺相同,雖然個子小,但十分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它就首先發出鳴叫,為林中“哨兵”。第四種個子較小,羽毛紅白相間,人們叫它牛背鷺。每當秋、冬季節,諸鷺遷徙他地越冬時,牛背鷺就“留守”看家。這些鷺鳥分群而居於該縣的各個村莊,各占枝頭、竹叢,間中它們也有雜居,但彼此和睦相處,怡然自樂。它們雖然巢居於附近魚塘周圍,但從不偷吃塘里的魚兒,只在塘里洗澡。每天早晨,它們全都飛出去江畔河邊或野外覓食。其主食為小魚、小蝦、螻蛄、螞蟻和螞蝗,也吃森林害蟲,是農林益鳥,惹人喜愛。
白鷺
白鷺鳥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來洪斗坡村落戶,由於村里男女老少皆視白鷺為吉祥之鳥,訂下了“愛鳥護鳥,人人有責”的村規民約,從不傷害一隻鳥,從未掏過一個鳥窩,為白鷺創造了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村莊成了鳥的樂園。於是白鷺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漸漸達千隻以上。
白鷺鳥以小魚、小蝦、螞蟻和螞蝗等為食物質,也吃一些森林中的害蟲,是一種益鳥。洪斗坡村人在村莊四周的荒坡上種植了大量果樹,客觀上也為白鷺鳥提供了更好的生息繁衍條件。
目前洪斗村白鷺樂園已經成為海南島上與儋州屋基村、澄邁縣加連潭齊名的白鷺棲息生態風景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前來與白鷺同樂。
白鷺給這裡的村鎮田野平添了一層撲朔迷離的色彩。清晨,每當它們騰空而起,這裡的田野和村莊上空便出現了千萬朵白雲,慢悠悠地飄向遠方,消失在天際。夕陽西沉飛往各地覓食的白鷺便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回這裡的樹林、竹叢歸巢地。只見三個五個一群,十個八個一隊,在村子上空盤旋,悠閒自得;有時雌雄打趣,上下翻飛;有時從高空直衝下來,然後又飛上去。它們這些歸林的遊戲,持續大約半個小時後,樹頂、竹林上便好像點綴著團團雪花,恰如唐人詩句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情景,異常壯觀。
白鷺有“風水鳥”美稱。因為它是春水溶溶而歸,殘冬落葉而去。人們說它是吉祥的“風水鳥”,因為它飛到哪裡,哪裡就有豐收的年景、安寧的日子。屯昌縣的村民,世代與鳥為鄰,愛之心,很自然變成護鳥之舉。他們制訂了鄉規民約,規定在鷺鳥歸巢時,不準在附近放鞭炮,以防驚嚇白鷺。凡有捕殺、撿蛋、搗窩和使用毒藥、汽槍、彈弓傷害白鷺者,按環境保護法規處罰。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交通提示
從海口西站乘省汽快車或是租旅遊車沿西線高速公路到達那大鎮,當地有中巴車到洛基鎮,再乘三輪車到景點。
相臨景點
百花嶺旅遊風景區
黎母山森林公園
洪斗坡白鷺樂園
白沙起義紀念碑
鸚哥嶺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