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異名 白菜花葉病、大白菜孤丁病、花葉病、抽瘋病
病發原因
病原 目前已知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毒源有蕪菁花葉病毒(TuMV)、黃瓜花葉病毒(CMV)、菸草花葉病毒(TMV)、蘿蔔花葉病毒(RMV)。其中主要是前3種,但各地略有不同。黑龍江、遼寧TuMV單獨侵染率65~90%。至於普通白菜主要毒源是TuMV、TMV、CMV和少量AMV(苜蓿花葉病毒),其中以TuMV為主,CMV和TMV次之,AMV發生很少。
紫菜薹病毒病毒源主要為TuMV(蕪菁花葉病毒)和TuMV、CMV(蕪菁花葉病毒與黃瓜花葉病毒)複合侵染。TuMV、CMV、TMV蕪菁花葉病毒與黃瓜花葉病毒及菸草花葉病毒複合侵染比較多。
蕪菁花葉煙毒 (Turnip mosaic virus簡稱 TuMV),通過蚜蟲或汁液接觸傳毒,在田間自然條件下主要靠蚜蟲傳毒。除十字花科外,還可侵染菠菜、茼蒿、芥菜等。目前已知其分化有若干株系。
病發症狀
(1)大白菜:①幼苗發病,首先心葉出現明脈及沿脈失綠,繼呈花葉及皺縮。苗期,特別是七葉前是易發病期;七葉後,明顯減輕。此外,播種早,毒源或蚜蟲多,再加上菜地管理粗放,地勢低洼不通風,土壤乾燥,缺水、缺肥時發病就重,尤其是蚜蟲取食及遷飛,大大增加了傳毒的機會,所以蚜蟲取食是病毒病傳播的重要媒介。
②成株壞死條斑,並出現裂痕,病株嚴重矮化、畸形,不結球。受害較輕的,病株畸形,矮化較輕,有時只呈現半邊皺縮,能部分結球。受害最輕的病株不顯畸形和矮化,只有輕微花葉和皺縮,能正常結球,但結球內部的葉片上常有許多灰色斑點,品質與耐貯性都較差。重病株的根多不發達,鬚根較少,病根切面顯黃褐色。包心後期,也可發現受害輕重不等的植株,通常是外表正常,葉球內葉受害,受害的植株內球葉上有褐色壞死斑點,輕者部分內葉、重者半個葉球內葉受害,俗稱“夾皮爛”,病株有苦味。
帶病的留種株次年種植後,嚴重者花梗未抽出即死亡,較輕者花梗彎彎曲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抽出的新葉明顯脈和花葉。老葉上生壞死斑。花梗上有縱橫裂口。花早枯,很少結實,即使結實果莢也瘦小,子粒不飽滿,發芽率低。
(2)小白菜、青菜、蕪菁、榨菜、蘿蔔:症狀與大白菜基本相同。心葉初現明脈,繼呈花葉、皺縮。重病株矮化、畸形,輕病株一般正常,矮化不明顯,但抽薹後結實不良。甘藍受病幼苗葉片上生褪綠圓斑,直徑約2~3毫米,迎光檢視非常明顯。後期葉片顯淡綠與黃綠色的斑駁或明顯的花葉症狀。老葉背面有黑色的壞死斑。病株較健株發育緩慢,結球遲且疏鬆。開花期間,葉片上表現更明顯的斑駁。
病原傳播
(1)病源:在華北和東北等地區,病毒在窖內貯藏的白菜、甘藍、蘿蔔等採種株上越冬,也可以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邊雜草上越冬。春季傳到十字花科蔬菜上,再經夏季的甘藍、白菜等傳到白菜和秋蘿蔔上。長江流域及華東地區,病毒可以田間生長的十字花科蔬菜、菠菜及雜草上越冬,引起第2年十字花科蔬菜發病。
(2)傳播:芫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可以由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染。但田間病毒傳播主要是蚜蟲。菜縊管蚜(蘿蔔蚜)、桃蚜、甘藍蚜及棉蚜等都有傳毒能力。多數地區以桃蚜和菜縊管蚜傳毒為主,新疆則以甘藍蚜為主。蚜蟲在病株上短時間吸食後即具有傳毒能力。蚜蟲1次吸毒後,保持傳毒能力的時間不長,只要1次或連續在幾株上吸食後即失去其傳毒的能力,說明這些病毒與蚜蟲的關係是非持久性的,病毒是隨著蚜蟲取食,通過口器機械地傳入健株內。有翅蚜比無翅蚜活動能力強、範圍廣,傳病作用也較大。有翅蚜發生和遷飛的時間與病毒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病株種子不傳病。
發生因素
大白菜種植區,白菜播種後遇高溫乾旱,地溫高或持續時間長,根系生長發育受抑,地上部朽住不長,寄主生抗病力下降,此外,高溫還會縮短病毒潛育期,28℃蕪菁花葉病毒潛育期3~14天,10℃則為25~30天或不顯症。本病春秋兩季蚜蟲發生高峰期與白菜感病期吻合,並遇有氣溫15~20℃,相對濕度75%以下易發病。 (1)寄主抗性:病害發生及為害嚴重程度與白菜受侵的生育期關係很大。幼苗7葉以前最感病,受侵染以後多不能結球,為害嚴重;後期受侵染髮病輕。侵染愈早,發病癒重,為害也愈大。
(2)環境:苗期氣溫高、乾旱,病毒病發生常較嚴重。因為高溫乾旱對蚜蟲毓和活動有利,並且不利於白菜生長,抗病性弱。發果苗期氣溫偏低且多雨,則有利於白菜生長而不利於蚜蟲毓和活動,特別是大雨能衝掉葉上蚜蟲,不利傳病。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對病毒病的發生也有關係。在同樣受侵染的情況下,土溫高、土壤濕度低的,病毒病發生較重。
(3)栽培:十字花科蔬菜互為鄰作,病毒病能相互傳染,發病重。秋白菜種在夏甘藍附近,發病重。種在非十字花科蔬菜附近,發病輕。秋播的十字花科蔬菜播種期早的,發病重;播種晚的,發病輕。這是由於播種早遇高溫乾旱和蚜蟲傳毒等影響所致。不同的白菜品種對病毒病的抗病性有顯著的差異。青幫兒品種比白幫兒品種抗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①選種抗病品種,可以利用雜種一代苗期生長快、抗病性較強的優勢達到防病目的。②水分管理。為了防止地溫生高,播後即澆第一水;次日或隔日幼苗出土時澆第二水;第三、四天幼苗出齊後可因地制宜澆第三水;4~5片真葉時澆第四水;7~8片真葉後澆第5水。每次澆水均有利於降低地溫,連續澆水,地溫穩定,可防止病毒病的發生。③合理輪作和間作: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間作,可與豆、韭菜、蔥、蒜等蔬菜輪作或間作。④注意剔除病苗、弱苗,加強水肥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培養健壯苗,增強幼苗抗病力。⑤苗期防蚜至關重要,要盡一切可能把傳毒蚜蟲消火在毒源植物上,尤其春季氣溫生高后對採種株及春播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蟲更要早防。
(2)藥劑防治:①從白菜2~3片真葉開始,噴施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藥劑。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4~5次,可用的藥劑為植病靈1500倍液、抗毒劑1號3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病毒A500~700倍液。白菜出苗後噴施加水1000倍的氧化鋅或硫酸鋅,或高錳酸鉀,或尿素。也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如倍液加98%土黴素原粉1000倍液再加80%代森鐸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及鋅肥1500倍夜混合後噴施。每隔7天噴1次,共噴3次,對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白菜出苗後至7片真葉前。每隔5~7天噴藥防治蚜蟲1次,共噴3~4次。常用的防蚜蟲藥劑為40%樂果乳油或50%辛硫磷EC,均用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