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點彩葫蘆形倒裝壺

金代磁州窯系白瓷點彩葫蘆形倒裝壺高28.4厘米,腹徑17厘米。 壺體作葫蘆形,一側為捏塑出的四爪龍作為持柄,葫蘆形腹中部加一彎曲向上的短流,還塑出一個分腿騎流而坐的人物。 壺表飾乳白色釉,裝飾有9點一組的菱形點繪圖案,在人物和龍柄上點繪黑彩,壺腹下還刻有一圈上下交錯的三角形仰覆蓮瓣裝飾條帶,蓮瓣間刮出小豎溝紋。

金代磁州窯系白瓷點彩葫蘆形倒裝壺高28.4厘米,腹徑17厘米。壺體作葫蘆形,一側為捏塑出的四爪龍作為持柄,葫蘆形腹中部加一彎曲向上的短流,還塑出一個分腿騎流而坐的人物。胎色為淡黃色,釉層較厚,足底露胎。壺表飾乳白色釉,裝飾有9點一組的菱形點繪圖案,在人物和龍柄上點繪黑彩,壺腹下還刻有一圈上下交錯的三角形仰覆蓮瓣裝飾條帶,蓮瓣間刮出小豎溝紋。瓶底挖一圓孔與暗管連線,暗管的高度大致與流口平齊。
全器造型活波生動,龍柄的前後爪分別抓持壺身,配合塑造的騎流人物和龍柄,雖然作為磁州窯系產品其胎釉並不出奇,但民間工匠靈活運用粗瓷細作的裝飾手法,使這件倒裝壺充滿了民間趣味。
此壺出土於遼寧阜新縣,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