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

這是一個有名的作品,寫作手法獨特,文章內涵較深,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是針對中職護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知識的程度,遵循“必需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基本原則,將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基礎知識三門學科進行了有機整合重組,合而為一,形成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這門新的學科。其中病原生物由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兩大學科組成,主要是研究這些病原生物的基本特徵及與機體的相互關係;免疫學基礎主要研究的是機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免疫應答和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免疫學知識在醫療實踐中的實際套用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教材的編寫是以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新一輪《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為依據,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專業操作技能,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目標,力求體現職教特色,貼近社會,貼近崗位,貼近學生。

本教材根據新一輪教學大綱的要求,精選教材內容,與原有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突出實用性,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夠用為原則,適當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文圖簡明扼要,通俗易懂;②在章節編排上仍保持了以往教材的編排格式,但對原人體寄生虫部分削減較多,進行了重新編排,只保留了常見人體寄生虫部分;③教材編排的體例儘量適應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增加了框線內容,在每章正文前有內容新穎的導學,教學內容中間有相關知識的連結,每章後面附有複習題,便於學生掌握重點內容和鞏固所學知識。

許麗

內容簡介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是針對中職護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知識的程度,遵循“必需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基本原則,將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基礎知識三門學科進行了有機整合重組,合而為一,形成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這門新的學科。其中病原生物由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兩大學科組成,主要是研究這些病原生物的基本特徵及與機體的相互關係;免疫學基礎主要研究的是機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免疫應答和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免疫學知識在醫療實踐中的實際套用等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免疫學基礎

第1章 免疫學概述

第一節 免疫的概念與功能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第二節 免疫學發展簡史

一、經驗免疫學時期(公元16—18世紀末)

二、科學免疫學時期(18世紀末一20世紀初)

三、現代免疫學時期(20世紀中至今)

第2章 抗原

第一節 抗原的概念與性能

一、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性能

第二節 影響抗原誘導免疫應答的因素

一、異物性

二、理化性狀

第三節 抗原的特異性與交叉反應

一、抗原的特異性

二、共同抗原與交叉反應

第四節 醫學上的重要抗原

一、異種抗原

二、異嗜性抗原

三、同種異型抗原

四、自身抗原

五、腫瘤抗原

六、佐劑

第3章 免疫系統

第一節 免疫器官

一、中樞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節 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三、NK細胞

四、抗原提呈細胞

第三節 免疫分子

一、抗體與免疫球蛋白

二、補體

三、細胞因子

第4章 免疫應答

第一節 免疫應答的概述

一、免疫應答的概念

二、免疫應答的類型

三、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一、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

二、體液免疫的生物學作用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一、細胞免疫應答的效應機制

二、細胞免疫的生物學作用

第四節 免疫調節和免疫耐受

一、免疫調節

二、免疫耐受

第5章 臨床免疫

第一節 超敏反應

一、I型超敏反應

二、Ⅱ型超敏反應

三、Ⅲ型超敏反應

四、Ⅳ型超敏反應

第二節 自身免疫病與免疫缺陷病

一、自身免疫病

二、免疫缺陷病

第6章 免疫學套用

第一節 免疫學防治

一、免疫學預防

二、免疫學治療

第二節 免疫學診斷

一、體外免疫學檢測

二、體內免疫學檢測

第二篇 病原生物

第7章 微生物概述

第一節 微生物的概念、特點與種類

一、微生物的概念與特點

二、微生物的種類

第二節 微生物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體的分布

第三節 微生物學與醫學微生物學

第四節 微生物學發展簡史

第8章 細菌概述

第一節 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二、細菌的結構

三、細菌形態的檢查方法

四、細菌的生長繁殖與代謝

五、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 消毒與滅菌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消毒滅菌法

三、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三節 細菌的感染與抗菌免疫

一、細菌的感染

二、機體的抗菌免疫

第9章 常見病原菌

第一節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屬

二、鏈球菌屬

三、奈瑟茵屬

第二節 腸道桿菌

一、埃希菌屬

二、志賀茵屬

三、沙門茵屬

四、變形桿菌屬

第三節 弧菌屬

一、霍亂弧茵

二、副溶血性弧菌

第四節 分枝桿菌屬

一、結核分枝桿菌

二、麻風分枝桿菌

第五節 厭氧性細菌

一、厭氧芽胞梭菌屬

二、無芽胞厭氧茵

第六節 其他病原菌

第10章 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第一節 螺鏇體

一、鉤端螺鏇體

二、梅毒螺鏇體

第二節 立克次體

第三節 衣原體

第四節 支原體

一、肺炎支原體

二、解脲脲原體

第五節 放線菌

第11章 真菌

第一節 真菌概述

第二節 常見病源性真菌

一、皮膚絲狀菌

二、白色念珠菌

三、新型隱球菌

四、卡氏肺孢菌

第12章 病毒概述

第一節 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二、病毒的化學組成與結構

三、病毒的增殖

四、病毒的干擾現象與干擾素

五、病毒的抵抗力

第二節 病毒的感染與抗病毒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二、機體的抗病毒免疫

第三節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13章 常見病毒

第一節 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SARS冠狀病毒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節 腸道病毒

一、脊髓灰質炎病毒

二、其他腸道病毒

第三節 肝炎病毒

一、A型肝炎病毒

二、B型肝炎病毒

三、C型肝炎病毒

四、丁型肝炎病毒

五、戊型肝炎病毒

第四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第五節 其他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二、狂犬病病毒

三、漢坦病毒

四、皰疹病毒

第14章 人體寄生蟲學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

三、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第15章 常見人體寄生蟲

第一節 醫學蠕蟲

一、線蟲綱

二、吸蟲綱

三、絛蟲綱

第二節 醫學原蟲

一、葉足蟲綱

二、鞭毛蟲綱

三、孢子蟲綱

第三節 醫學節肢動物

一、節肢動物的特徵與分類

二、常見醫學節肢動物的種類及對人體的危害

附錄A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實驗指導實驗室規則

實驗一 超敏反應

實驗二 免疫學套用

實驗三 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

實驗四 細菌的培養與生長現象觀察

實驗五 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

實驗六 常見病原菌

實驗七 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及真菌

實驗八 病毒

實驗九 醫學蠕蟲

實驗十 醫學原蟲與醫學節肢動物

姚智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院校護理專業主幹課精析精煉系列叢書之一,是以目前普遍使用的病原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教材為藍本,並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編撰而成。旨在輔助教師和醫學生全面系統地根據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環節過程中重點、難點,使醫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之後,進行自我考核和檢測,強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全書共分三篇,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和免疫學。每一篇章均有內容精講和自測習題。內容精講按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重點解析三個層次提出本課程章節重點掌握內容,並就難點、疑點進行重點解析。自測習題中的選擇題參考全國護士執業考試試題類型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推薦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文摘

插圖:

伴隨著病原生物研究的如火如荼,人類在生活與生產實踐中萌發了抗感染免疫的美好想像,並不斷總結經驗,吹響了人體自我征服病原生物的號角。在我國古代,長期生活在天花威脅中的人們往往會形成這樣一種認識:“除非得過天花,誰也難說孩子是自己的”。儘管古代社會缺乏對病原生物感染的科學知識,但人們從實踐中積累了一些預防感染的經驗,產生了“以毒攻毒”的樸素觀念,並導致了人體種痘術的發明。據史料記載,早在我國宋朝年間已有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經驗。當時古人把天花病人皮膚上乾結的痘痂收集起來,磨成粉末,取少許吹入未患天花者的鼻腔中,可以免患天花。後來這種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經波斯、土耳其傳人了歐洲。18世紀末,英國鄉村醫生詹納(Edward.Jenner)觀察到農場擠奶的女工皮膚上常常出現與天花損傷非常相似的麻點,並證實此系接觸病牛而染上的“牛痘”。這些得過“牛痘”的女工後來不會得天花,因此他意識到接種“牛痘”可能會預防天花。於是他將一位女工手上“牛痘”的痘皰液體取出,接種到一位名叫菲里普斯的8歲男孩的手臂皮膚上,48天后,發現這位曾與天花病人接觸過的男孩平安無事,從而產生了牛痘接種術。詹納開創了經驗性免疫的新紀元。

在與病原生物作鬥爭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免疫的觀點得到了發展與深化。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有關細菌(炭疽菌、雞霍亂病原菌)和病毒(狂犬病病毒)的減毒或無毒疫苗的研製,開創了科學免疫接種的新篇章。俄國學者梅奇尼科夫繼承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先進科學思想,提出了有關炎症保護性作用的論點和細胞免疫假說,強調了吞噬細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德國細菌學家郭霍所做的結核病、結核菌素的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對細胞免疫的機制探索,為全面闡明細胞免疫機制奠定了基礎。德國科學家埃利希首創了抗體“側鏈學說”理論,成為免疫化學研究的先驅。博爾代發現了抗原與抗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激活補體,從而把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在功能上聯繫起來。蘭德施泰納證實,抗原特異性是由抗原表面某些化學基團所決定,並發現了人類的血型,開創了臨床採用同型血液輸血可避免異型輸血所致的過敏反應的新方向。法國科學家裡歇於1890年首次採用血清療法治療細菌毒素感染獲得成功,為臨床疾病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路。1957年伯內特提出了抗體生成的克隆選擇學說,他的單克隆B細胞以其特異性抗原受體識別抗原並產生特異性抗體的思想,對後來免疫學的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埃德爾曼和波特闡明了抗體分子的四肽鏈結構,使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化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耶洛夫人有關多肽技術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使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有可能將其探索深人到活性物質的微量測定水平。貝納塞拉夫發現了免疫應答基因,其成果提示機體的免疫應答是由遺傳基因控制的,它造成了種系間和個體間特異性免疫應答性質與強度的差異,從而賦予物種以極大的環境適應能力。克勒與米爾斯坦共同研究發明了單克隆抗體技術,在理論上證明了伯內特克隆選擇學說的合理性.在套用上開闢了高度特異性檢測的生物科學新世紀。多爾蒂和青克納格爾有關T細胞應答的自身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限制性的發現,使人們對免疫應答個體遺傳控制原理的理解進入到一個更深入的層面。

序言

護理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健康服務要求的與日俱增,護士的職業能力顯現出新的視野、新的內涵,體現出護士職能的多樣性,因此護理教育必須適應護理崗位的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近年來,不少新發和再現的傳染病,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血吸蟲病,給人民健康、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危害。隨著基礎和臨床醫學各學科的不斷發展,人們發現微生物已不僅僅是傳染病的病原,也不僅僅是傳統觀念的病原生物才與疾病的發生有關。大量研究表明,許多疾病均與微生物感染有關,微生物或是疾病的病因,或啟動疾病的發生,或參與了疾病的發病過程。因此,熟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的基礎知識,對於工作在防病治病一線崗位上的護士是非常必要的。

欲將傳統醫護教育中的《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醫學免疫學》這三門基礎課程整合於一本教材,並使其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並非易事。在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導下,浙江、河南、廣西、湖南、吉林和重慶等省市醫科高校從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工作的同仁集思廣益,對課程內容做了認真的篩選與整合,添加了人體微生態等內容,使本書面貌與傳統教材明顯不同,以拋磚引玉,希冀教材內容的重組,更適合於現代護士的培養要求,並與目前教改中基礎學科課時的精簡統一起來。

本教材內容共18章,第一章緒言、第十二章病毒由胡野撰寫;第二章細菌概論由董忠生撰寫;第三章抗原、第六章免疫系統由陳芳梅撰寫;第四章免疫球蛋白、第七章免疫應答由李念虹撰寫;第五章補體、第八章抗感染免疫、第九章臨床免疫、第十章免疫學套用由王玉愛撰寫;第十一章病原性細菌由周密撰寫;第十三章其他微生物、第十五章腸道寄生蟲、第十六章其他腔道寄生蟲由壽佩勤撰寫;第十四章人體寄生蟲概論、第十七章組織內寄生蟲、第十八章醫學節肢動物由盛秀勝撰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