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公路包括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由具有全省政治、經濟意義的公路及不屬於國家公路的省際間重要公路組成。2013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以後,我省境內約33%的省級高速公路升級為國家高速公路、約54%的普通省道升級為普通國道,省道網的布局和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亟需對省道網規划進行調整。為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扶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機遇,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更好地與國家公路網銜接,完善省域幹線公路網布局和結構,保障省域公路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甘肅省經濟、文化、生態三大國家級戰略平台建設,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省道網規劃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交規劃發〔2011〕788號),編制《甘肅省省道網規劃(201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範圍為甘肅行政區劃界定範圍,規劃對象為省道網(含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規劃期限為2013年—2030年。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形勢。
省道網由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組成,是全省公路網和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81年國家幹線公路網(簡稱國道網)試行方案頒發後,甘肅省共劃定省道32條、5552公里,其後雖有局部調整和新增,但從功能和布局上基本確定了普通省道網構架,為普通省道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007年省政府批准實施的《甘肅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確定省級高速公路8條、997公里,至此,省道網發展成為由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共同組成的格局。2009年省政府批准實施的《甘肅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9年調整)》,確定省級高速公路14條、4197公里,調整後省級高速公路覆蓋範圍明顯擴大,路網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基本確定了省級高速公路的布局形態。
經過30年建設,我省基本形成以省會蘭州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道為一般幹線,鄉村公路為基礎,縱橫交織、溝通全省城鄉、連線周邊省區的公路網路體系。截至2012年,甘肅省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3.12萬公里,公路網密度為28.87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10709公里(其中普通國道4624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為55.92%;全省通車省道43條、總里程6253公里,其中:省級高速公路5條、168公里,普通省道38條、6085公里。公路網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交通運輸緊張狀況。
隨著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公路交通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路網尤其是省道網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規模總量不足。2012年底全省普通省道網裡程僅占公路網總里程的4.64%,密度僅為1.34公里/百平方公里,遠低於3.25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路網布局不完善。市際、縣際和部分省際間聯絡通道偏少,部分城市過境不暢,普通省道鄉(鎮)覆蓋率較低;
三是路網技術水平偏低。省級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僅占規劃里程的4%,普通省道中三級及以下公路占54.37%,簡易鋪裝路面(次高級)和未鋪裝路面里程分別占45.56%和10.03%;
四是路網服務水平亟待提高。安保設施、防護設施和交通工程設施不完善,抗災能力弱,路網安全性不高; 五是網路效率不高。公路網各層次之間、公路運輸和其他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協調不夠,影響綜合運輸網路效益和效率的發揮;
六是建設養護資金短缺。地方財政困難,隨著普通公路融資平台的清理,建設資金籌措更加困難,長期養護資金不足,“以建代養”現象嚴重,制約著幹線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要求。
當前,全省交通運輸發展正處在大有可為機遇期、負重前行攻堅期和轉型發展改革期的關鍵階段。全省交通運輸發展將加快建設“五個交通”(綜合交通、品質交通、平安交通、智慧型交通、滿意交通),不斷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努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1.適應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隨著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繼續發展,以及“3341”項目工程、“1236”扶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交通運輸總量將保持快速增長,要求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省域公路網路,提高路網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
2.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要求。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便捷、門到門等自身優勢,是當前我省客貨運輸的主力軍。立足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的總體要求,圍繞“完善交通物流網路,構建合作開放通道”的發展目標,最佳化完善公路交通網路,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網路化和現代化建設,深入實施道路互聯互通工程,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樞紐銜接,積極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打造立體化、開放式的交通走廊,有利於充分發揮公路交通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基礎性和骨幹性作用,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形成和交通物流網路的發展。
3.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指導下,未來甘肅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構建以“六大片區”為主體的工業化戰略格局、“一群兩帶多組團”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一帶三區”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和“四屏五區”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加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這必然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省域公路網布局與結構,擴大路網覆蓋,加強通道建設,發揮省道上接國家公路、下連鄉村公路的承上啟下功能,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提升公路交通公共服務水平。
4.提高應急保障能力的要求。保障國邊防安全,提高軍事交通機動性和運輸保障能力,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要求在國家層面統籌考慮重要通道及其輔助路線、迂迴路線布設的基礎上,拓展省道覆蓋範圍,增設必要的聯絡線,提高通達深度,提升省域公路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應急保障能力。
5.實現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發揮省域公路網路的整體效率和效益,實現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要求明確公路網層次結構和各層次的功能定位,促進各層次間協調發展,統籌非收費公路和收費公路體系建設,並為科學編制公路交通發展規劃、制定政策和加強建設、養護管理奠定基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根據國家和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布局,從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出發,加強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按照“功能明確、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的方針,統籌發展非收費公路和收費公路體系,最佳化省道布局、擴大服務範圍、增強服務能力、提高網路效率,完善交通物流網路,構建合作開放通道,加快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綠色的省域幹線公路網路,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服務全局。從全省發展總體戰略出發,不僅要立足公路交通行業發展,而且要符合經濟社會、綜合運輸、土地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全局性的要求,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布局合理。以經濟社會和交通運輸中長期發展需求為基礎,與人口分布、城鎮化格局、城鎮體系布局、資源分布和產業布局相適應,統籌考慮革命老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及資源富集地區發展需要,注重公平、效率,促進國土均衡開發。
3.銜接順暢。既注重省域公路網自身結構與布局的調整和完善,又突出與國家公路網、鄉村公路網以及周邊省區路網的協調銜接。同時,注重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加強與城市交通的銜接,進一步發揮綜合運輸效率。
4.繼承發展。既注重規劃新增路線,又注重對既有路線的最佳化和調整,結合地形、重要節點分布情況,統籌考慮路網的網路形態及編號體系的延續,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5.規模適度。依據各市州自然條件、經濟社會及交通運輸發展趨勢,因地制宜對省道路線進行最佳化調整和補充,充分考慮環境、土地、資金等因素,合理確定省道網總體規模。
6.綠色發展。省道新增路線充分利用既有的縣道、鄉道和村道,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避繞環境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防止公路建設引發的水土流失,促進公路建設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三)規劃目標。
以國家公路網省內路線布局為基礎和依託,以“縣縣通高速、鄉鎮連省道、與周邊省區順暢銜接”為總體目標,形成覆蓋廣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省域幹線公路網。實現省會至東、中部市(州)和河西部分市(州)當日往返,至河西個別市(州)當日到達,市(州)至縣(市、區)當日往返,路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省級高速公路與國家高速公路形成提供高效服務的主骨架網路,具體目標如下:
1.有效對接周邊省份,增加出省高速通道,實現省際出口暢通。
2.實現省會至所有市(州)、所有市(州)之間,以及所有縣城通高速公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快捷的運輸服務。
3.增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繞城環線,完善樞紐城市集疏運網路。
4.連線著名旅遊景區、重要產業基地、國邊防和軍事要地。
普通省道與普通國道形成提供普遍服務的一般幹線網路,具體目標如下:
1.連線所有市(州)、縣(市、區)和鄉(鎮),形成覆蓋鄉(鎮)及以上行政區的一般幹線公路網路,顯著增強交通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2.加強縣際聯繫,實現全省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多路連通,為地區間客流、物流提供便捷的運輸通道。
3.連線AAA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覆蓋重要的產業基地、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促進旅遊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4.連線周邊相鄰省份縣級及以上城鎮節點,實現與周邊省份幹線公路的有效銜接,為區域合作提供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
5.連線鐵路樞紐、機場和重要港口等交通樞紐,加強與鐵路、民航、水運、城市道路等運輸網路以及其他層次路網的銜接與協調,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6.覆蓋重要的軍事設施及邊境城鎮,增強國邊防安全保障能力。
三、省道網布局方案
甘肅省省道網規劃總規模約為20620公里,由省級高速公路網和普通省道網兩個層次構成。
(一)省級高速公路網布局。
省級高速公路網由“6環6縱2橫18聯”32條路線組成,即6條繞城環線、6條北南縱線、2條東西橫線、18條聯絡線,總規模約3365公里。省級高速公路布局調整以新調整的國家高速公路甘肅省境內路線布局為依託,對《甘肅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9年調整)》中升級為國家高速公路的省級高速公路,調入國家高速公路系統,剩餘的省級高速公路,直接納入省道網規劃,不再做較大調整,只進行局部最佳化。同時,增加重要的綜合運輸樞紐城市繞城高速環線。
1.繞城環線(6條347公里)。S01蘭州市外環繞城高速、S02平涼市繞城高速、S03天水市繞城高速、S04武威市繞城高速、S05張掖市繞城高速、S06酒(泉)嘉(峪關)繞城高速。
2.北南縱線(6條1573公里)。S15吳起(陝西)—平涼、S25靜寧—天水、S35景泰—禮縣、S45碌曲—久治(青海)、S55阿拉善左旗(內蒙)—武威市—西寧(青海)、S65航天城—酒泉。
3.東西橫線(2條602公里)。S10鳳縣(陝西)—合作、S20兩河口—郎木寺。
4.聯絡線(18條843公里)。S11涇源(寧夏)—華亭、S12肅北—阿克塞、S13中川機場聯絡線、S14隴西—渭源、S16麥積—天水、S17阿拉善右旗(內蒙)—永昌、S18張掖—肅南、S19臨夏—東鄉、S22白銀—蘭州新區、S24蘭州—永靖、S26正寧—榆林子、S28靈台—華亭、S32臨夏—積石山、S34臨夏—循化(青海)、S36臨洮—廣河、S38夏河—王格爾塘、S42漳縣—殪虎橋、S44康縣—望關。
甘肅境內國家公路布局規劃方案見附表1。
甘肅省省級高速公路布局規劃方案見附表2。
(二)普通省道網布局。
普通省道網由“6射40縱32橫96聯”174條路線組成,即6條放射線、40條北南縱線、32條東西橫線、96條聯絡線,總規模約17255公里。在保留原省道剩餘路線(含原國道降級路線)的基礎上,按照“連通所有鄉鎮、對接省際出口、擴大覆蓋範圍、完善網路銜接”的思路補充新增路線,完善普通省道網布局。
1.放射線(6條724公里)。S101蘭州—景泰、S102蘭州—永登、S103蘭州—黃河石林、S104蘭州(沈家坡)—東崗、S105蘭州—積石山、S106蘭州—臨夏。
2.北南縱線(40條7776公里)。S201延安(陝西)—新堡、S202環縣—涇川、S203馬峪口—千陽(陝西)、S204碌曲—采日瑪、S205江洛—黃坪、S206大岸廟—姚渡、S207定西—天水、S208馬營—馬街、S209共和—九寨溝(四川)、S210巴仁口—代古寺、S211鹽池(寧夏)—洪德、S212雅布賴(蒙甘養管界)—下四分、S213同心(寧夏)—桐川、S214額濟納旗(內蒙)—酒泉、S215黑鷹山(內蒙)—二指哈拉(甘青界)、S216彭陽(寧夏)—上關(甘陝界)、S217景泰—定西、S218隆德(寧夏)—兩當、S219麻沿河—略陽(陝西)、S220涇源(寧夏)—秦安、S221涇源(寧夏)—石槽溝(甘陝界)、S222西吉(寧夏)—燕子砭(甘陝界)、S223西和—武都、S224雙鋪—青江驛、S225三營(寧夏)—鎖龍、S226宕昌—文縣、S227頭寨子—渭源、S228景家店—三岔、S229榆中—隴西、S230紅古—岷縣、S231迭部—若爾蓋(四川)、S232達板—合作、S233武勝驛—海石灣(甘青界)、S234炭山嶺—七山、S235民勤—紅崾峴(甘青界)、S236東樂—馬蹄寺、S237平山湖(蒙甘界)—祁連(青海)、S238玉門—昌馬、S239雙塔水庫—石包城、S240哈密(新疆)—肅北。
3.東西橫線(32條6210公里)。S301九條嶺—瓜州、S302玉門東—肅北、S303鹽池灣—雅丹、S304安口—甘谷、S305清水—嘉峪關、S306陽關—多壩溝、S307阿拉善左旗(內蒙)—紅沙崗、S308杜寨柯—永昌、S309甘草店—積石山、S310民勤—金昌、S311定西—和政、S312王格爾塘—達久灘(甘青界)、S313張掖—肅南、S314瓜州—拉配泉(甘新界)、S315景泰—山丹、S316大靖—豐樂、S317太白(陝甘界)—華池、S318黃陵(陝西)—郿峴、S319正寧—平泉、S320彬縣(陝西)—華亭、S321雷大—什川、S322草灘—臨夏縣、S323隴縣(陝西)—榜羅、S324冶力關—扎油、S325張家—甘谷、S326武山—碌曲、S327江洛—江口、S328略陽(陝西)—蘇園、S329略陽(陝西)—宕昌、S330唐克(四川)—歐拉秀瑪、S331寧強(陝西)—琵琶、S332陽壩—琵琶。
4.聯絡線(96條2545公里)。S501五頃塬—三嘉、S502山莊—紫坊畔、S503合水—固城、S504寧縣—湘樂、S505慶城—南莊、S506孫家灣—白馬、S507白馬鋪—鐵李川、S508肖金—顯勝、S509木缽—八珠、S510代家岔—樊家川、S511新莊灣—天池、S512孟壩—新集、S513洪德—南湫、S514三岔—殷家城、S515張莊—武溝、S516滲水坡—蒲窩、S517涇川—白水、S518郿峴—香蓮、S519西陽—麻武、S520韓店—良邑、S521南坪—盤安、S522陽川—大莊、S523峽口—司橋、S524雷大—雙峴、S525三合—四河、S526邢家岔—沙家灣、S527張家川—平安、S528諸葛壘塬—隴東、S529清水—社棠、S530臘家—連五、S531天水—中梁、S532寺嘴—魏店、S533娘娘壩—秦嶺、S534東三十鋪—古坡、S535西三十里舖—武家河、S536禮辛—謝家灣、S537洛門—嘴頭、S538顯龍—泰山、S539東王坪—宋坪、S540鐔河—迷壩、S541王磨—二郎、S542豆壩—底婭、S543周家壩—豆坪、S544頁水河—六巷、S545石峽—西高山、S546趙家莊—固城、S547大橋—太石河、S548鋪底下—魚龍、S549三河—郭河、S550麻崖子—三倉、S551月照—五庫、S552羅壩—湫山、S553瑤峪—上坪、S554魏磨—三峪、S555曹家壩—磨壩、S556立亭—舍書、S557寨子—梨坪、S558河口—口頭壩、S559趙家壩—天池、S560鴿衣壩—鐵樓、S561草灘—土高山、S562韓家集—石碑峴、S563大蘆—若笠、S564三岔口—新莊、S565襄南—李家店、S566葛家岔—新集、S567馬頭川—宏偉、S568紅峴—德興、S569西二十里舖—五竹、S570虎龍口—北順、S571韓家灣—新寨、S572岷縣—秦許、S573河橋—東坪、S574齊家—水泉、S575馬家咀—莊禾集、S576坪定—化馬、S577果耶—八棱、S578立節—大峪、S579羊沙—臨潭、S580新城—西寨、S581木耳—大峪溝、S582博拉—阿拉、S583沙木多—木西合、S584西渠—收成、S585干城—西溝、S586哈溪—毛藏、S587南營水庫—旦馬、S588高壩—祁連、S589王信堡—紅山窯、S590山丹—馬場二場、S591民樂—民聯、S592高台—火車站、S593元山子—明花、S594酒泉—黃泥堡、S595嘉峪關—新城、S596科克巴斯陶—阿勒騰。
甘肅省普通省道布局規劃方案見附表3。
四、規劃實施方案
(一)實施方案。
1.規劃技術標準。
省級高速公路:原則上以四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部分特殊路段可按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
普通省道:原則上以三級及以上公路技術標準建設,重要經濟幹線和出口通道按二級或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
具體建設技術標準在項目前期工作中予以確定。
2.建設需求。
省級高速公路:截止2012年底,規劃的3365公里省級高速公路中已建成或在建約231公里,待建約3134公里。
普通省道:截止2012年底,規劃的17255公里普通省道中已建成或在建達到三級及以上公路技術標準約7471公里,待建約9784公里(改建8890公里,新建894公里)。
3.實施安排。
以縣(市、區)通高速、鄉(鎮)通普通國省道為重點,大力實施省道網等級提升工程,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省道網建設。
(1)近期實施方案。
省級高速公路:加快推進符合區域戰略規劃,對加強省際、區域和城際聯繫具有重要意義的省級高速公路建設。到2015年,力爭通車裡程達到220公里。
普通省道:“十二五”期間,加大普通省道改造力度,以提高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為重點,優先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普通省道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岷縣漳縣災後交通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項目,加快建設普通省道中的斷頭路、出口路、重要城市之間的連線路、重要城市的過境路,提升普通省道技術等級、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到2015年,三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力爭達到8000公里。
(2)中期建設重點。
“十三五”期(2016年—2020年),加快推進縣(市、區)通高速公路建設,省級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00公里以上,省域內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000公里以上;以點帶面,深入實施省道網等級提升工程,普通省道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三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力爭達到1萬公里以上。
(3)遠期構想。
2021年—2030年,全面最佳化和完善省域公路網路,基本建成省級高速公路網和普通省道網。
4.資金需求。
按靜態投資匡算,未來省道網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5000億元,其中,省級高速公路建設資金需求量約為3700億元;普通省道建設資金需求量約為1300億元。
(二)效果評價。
1.路網通達深度增加,覆蓋範圍擴大。普通省道規模由6085公里調增至17255公里,里程增加11170公里,連通鄉(鎮)由330個增至877個,新增547個,與普通國道共同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調整後省道網通達深度和覆蓋範圍明顯提高。
調整後省道網與國道網組成省域幹線公路網,實現“2331連通”和“五個全覆蓋”,即:與周邊6個省區省會城市以國家高速和普通國道雙通;省內14個市(州)以高速、普通國道、普通省道3通;86個縣(市、區)基本以高速、普通國道、普通省道3通;全省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以普通國省道連通;普通國省道市(州)、縣(市、區)、鄉(鎮)、AAA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省級以上經濟區全覆蓋。
2.路網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調整後將形成“東部加密、中部成環、西部聯網”的省道網布局,與甘肅人口、城鎮體系和產業等布局基本一致。
東部加密,圍繞國家級裝備製造業基地、能源開發基地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加密格線狀路網,支撐陝甘寧革命老區、陝甘寧蒙“能源金三角”經濟區、關天經濟區和我省隴東隴南城市帶及關天、平慶等都市圈發展。
中部成環,圍繞打造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強化我省連線亞歐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戰略樞紐地位,形成以蘭白和蘭州新區為中心、“圈層結構+放射線”構成的“輪輻狀”路網,支撐蘭白經濟區和中部城市群、蘭白都市圈、蘭州新區發展,為推進全省“一群兩帶多組團”新型城鎮建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提供重要的交通網路支撐。
西部聯網,適應西部城市群新材料、新能源利用及循環經濟示範區、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需要,連線成網,路網由原來的魚骨狀、簡單樹枝狀向簡單格線狀發展,支撐酒嘉經濟區、張掖經濟區、金武經濟區和河西城市帶及酒嘉、張掖、金武等都市圈發展。省域幹線公路網將形成既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一般幹線公路網,又提供高效服務的高速公路網,為協調發展非收費公路和收費公路兩大公路體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3.路網服務能力與水平大幅提升。根據預測,到2030年全省汽車保有量將持續增長,全省公路客貨運量將達到2012年的5.1倍和4.7倍,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將以8%—15%的速度增長,原路網無法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調整後的幹線公路網(含國、省高速和普通國、省道)總規模增加了1.67萬公里,密度由2012年的4.1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2030年的7.7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了約1.9倍,路網平均技術等級由2012年的2.09提高到2030年的約1.8,即由低於二級路提高到高於二級路的水平。路網規模的顯著擴大和技術水平的明顯提高,路網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為滿足未來公路交通需求,提供可靠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
4.有效支撐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交通運輸先導性、基礎性、支撐性和服務性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有效支撐未來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一是有效支撐扶貧攻堅行動。省道網通鄉連鎮與鄉村公路網緊密銜接,幹線路網的輻射功能得以進一步拓展,省道集散功能得以進一步發揮,為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加快革命老區公路建設、帶動農村地區發展、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努力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二是有效支撐旅遊文化業發展。省道網連通了紅色旅遊基地和全省20個旅遊大景區,支撐絲綢之路精品旅遊線路,促進旅遊業發展,助力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三是有效支撐城鎮化建設。省道網布局強化了“一群兩帶多組團”的城市群內外交通聯繫,加強了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促進了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改善了中小城市的對外交通條件,實現了鄉(鎮)全覆蓋,更好發揮交通網路對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的支撐和引導作用。四是有效支撐經濟發展。省道網布局加強了省際、市際、縣際間聯繫,增加了出行的便捷化和多元化選擇,有助於降低運輸成本,為促進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基本公路運輸服務。五是有效支撐生態屏障建設。省道網規劃和建設始終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使公眾出行更加便捷暢通,運輸發展更加經濟高效,為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綜合試驗區建設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5.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公路交通是綜合交通體系中最基礎、最普遍、最便捷的運輸方式,省道網上接國家公路網,下連鄉村公路網,處在公路網中間層次,兼具幹線和集疏網路功能。規劃調整不僅完善了省道自身布局與結構,實現與國道、鄉村公路的緊密銜接,全面最佳化完善了全省公路網布局,強化了對鐵路樞紐、機場和重要港口的連線,有助於形成便捷的集疏運網路,為建設內通外暢、運能充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奠定了基礎,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促進道路互聯互通創造了條件。
6.加強國邊防建設和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國省道布局中,均把邊防口岸、邊境城鎮、軍事要地作為重要節點,增加了河西地區迂迴路線及沿大江、大河路線,隨著路網規模的增加、通達深度的拓展,路網的機動性、迂迴性顯著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將明顯增強,為更好的發揮我省“坐中聯六”的區位優勢,維護國邊防安全,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提供交通運輸支撐。
7.促進公路交通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普通省道布局方案利用原省道路線近3000公里,新增路線基本以既有公路改造為主,可減少土地占用。路網布局的最佳化、技術等級的提高,將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規劃實施中將採取各種措施把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發展以低碳為特徵的公路交通體系,支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指導,實現有序發展。
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依據規劃目標、布局方案和實施方案有計畫、分步驟、科學有序地推進省道網建設與發展。統籌安排項目前期工作,增強項目儲備,按照全省建設項目計畫管理制度,建立省級建設項目管理系統,依託兩年項目滾動申報和管理系統對建設項目計畫進行動態管理,確保規劃目標和重點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加強對規劃的動態跟蹤調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適時修訂和完善規劃,不斷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適應性。
(二)深化體制改革,創新管理模式。
立足轉變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效能,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公路管理體制,明確事權、分級負責、分工協作,調動和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省交通運輸廳負責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建設,市(州)政府負責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建設,縣(市、區)政府負責鄉村公路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區)政府參與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建設。進一步創新公路建設管理模式,有條件的公路建設項目可實行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建設模式,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PPP)模式。加快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改革,建立政府財政保障與鼓勵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收費公路發展模式。根據項目建設需求及地方受益情況,對新開工項目實行“省市聯建”模式,由省、市(州)兩級政府共同投資,合力推進項目建設。公路建設目標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書,作為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任期目標管理責任考核內容。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提供資金保障。
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的新型交通投融資體制,擴大建設資金總量。一是爭取國家提高項目資本金補助比例,為項目建設提供穩定資金來源;二是爭取省級財政資金通過中央轉移支付、預算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加大對重點項目資本金補助;三是積極推進高速公路、二級以上收費公路按照“發債修路、收費還債”方式建設;四是發揮政府交通融資平台作用,保障公益性較強的公路項目建設資金的需求;五是發揮省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市場融資作用,保障全省重點公路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六是支持市州政府加快推進地方公路交通融資實體建設,保障地方公路項目建設資金需求;七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公路建設。
(四)落實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與國土、環保、水利、農牧、林業等部門的銜接,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在公路設計、建設中落實綠色、環保理念,最佳化設計方案,減少山體開挖,降低公路建設對草原、河流等的污染和破壞,加強新建公路道路綠化建設,項目開工前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最大限度保護生態資源。按照“東南部保護、中部恢復、西部治理”的思路,推行交通建設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儘可能利用既有設施擴能改造,必須新建的儘可能利用既有交通走廊,多方案比選、合理布線,嚴格按照公路建設項目標準,少占耕地;儘可能避免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生態系統的分割,從嚴控制穿越禁止開發區域和城市建成區,路線儘可能避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文物敏感區,減少對生態脆弱區、環境敏感區的影響,促進公路交通的集約節約發展、綠色發展。
(五)倡導科技創新,強化技術支撐。
積極推進公路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提高與鐵路、航空、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中轉和銜接能力,推進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聯程聯運,逐步實現交通運輸一體化,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根據我省的地形、地質特徵和交通需求特點,以部頒技術標準和規範為基礎,研究制定符合我省交通建設實際的實施細則或辦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公路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套用;強化公路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六)嚴格監督管理,確保質量安全。
堅持質量為本,安全為先。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契約管理制、工程監理制等制度規定,加強項目勘察設計質量、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和交(竣)工驗收工作。完善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實現建設項目質量監督全覆蓋。全面推行現代化工程管理,建立標準化設計施工管理長效機制,提升省道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七)注重統籌兼顧,促進協調發展。
統籌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鄉村公路等各層次公路網協調發展,完善路網結構,提升路網整體技術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堅持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並重,增強公路建設品質、養護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省內不同片區和城鄉發展差異,區別對待,制定差異化發展目標和扶持政策,加大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其他老、少、邊、貧地區傾斜支持力度,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和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