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甘肅省碌曲縣境內,位於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交匯處,地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也是黃河最大支流洮河的發源地之一和長江水系白龍江的發源地。保護區於2003年成立,由尕海和則岔兩部分組成。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珍稀野生動物資源黑頸鶴、黑鸛、灰鶴、大天鵝及雁鴨類為主的候鳥及其棲息的濕地生態系統;以紫果雲杉為優勢樹種以及星葉草、桃兒七、冬蟲夏草等為代表的高山森林及林麝、梅花鹿、藍馬雞等森林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系統;以垂穗披鹼草等優質牧草組成的高山草甸及金雕、胡兀鷲等草原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系統。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集森林和野生動物型、高原濕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為一體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保護區由甘肅省政府1982年批准建立的尕海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2003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甘肅省碌曲縣境內,北領碌曲縣瑪艾鎮和雙岔鄉,東與卓尼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若爾蓋縣相連,西南與甘肅省瑪曲縣毗鄰,西接碌曲李恰如和青海省河南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3°58′12″—34°32′16″,東經102°05′00″—102°47′39″。

氣候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屬於青藏高原濕潤氣候區,冬季漫長,夏季溫涼。

水文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黃河最大支流洮河的發源地之一和長江水系白龍江的發源地。

土壤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為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暗黑色草甸土、泥炭土和沼澤土。

區域範圍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47431公頃,其中核心區39095公頃(包括則岔小區11075公頃、尕海小區28020公頃),占15.8%,緩衝區81157公頃(包括則岔小區52440公頃、尕海小區28717公頃),占32.8%,實驗區127179公頃(包括則岔旅遊小區16760公頃、郭茂灘實驗小區3880公頃、土方則岔實驗小區10220公頃、尕海經營小區53845公頃、則岔經營小區42474公頃),占51.4%。林業用地41390公頃、草場155135公頃、濕地43176公頃、其它7730公頃。在41390公頃林業用地中,有林地4667公頃、疏林地71公頃、灌木林地36569公頃、宜林地83公頃,森林覆蓋率13.99%。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黑頸鶴 黑頸鶴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珍稀野生動物資源黑頸鶴、黑鸛、灰鶴、大天鵝及雁鴨類為主的候鳥及其棲息的濕地生態系統;以紫果雲杉為優勢樹種以及星葉草、桃兒七、冬蟲夏草等為代表的高山森林及林麝、梅花鹿、藍馬雞等森林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系統;以垂穗披鹼草等優質牧草組成的高山草甸及金雕、胡兀鷲等草原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系統。

動物資源

黑鸛 黑鸛

截止到2010年,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5綱、26目、58科、197種。其中獸類6目,15科,38種;鳥類15目,35科,144種;繁殖鳥129種,其中夏候鳥64種,占繁殖鳥的49.6%;兩棲類2目4科、4種;爬行類1目,2科、2種;魚類1目,2科、9種。國家保護類38種,占19.3%,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28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公約》的種類27種,占保護區鳥、獸的14.8%,其中:列為公約附錄Ⅰ的8種,附錄Ⅱ的19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鳥類31種,占鳥類種數的21.5%。列入甘肅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白鷺、豹貓、斑頭雁、狐、毛冠鹿、雪鴿、灰雁。重要的經濟動物有黃河裸裂尻魚、厚唇裸重唇魚、藍馬雞、斑尾榛雞、雉雞、斑頭雁、赤麻鴨、高原山鶉、林麝、馬麝、狐、狼、岩羊、高原兔、旱獺等41種。按用途分藥用18種,食用25種,皮用26種,羽用20種。

保護區有昆蟲10目、59科、283種。捕食和寄生性天敵昆蟲6目、18科、56種。具觀賞價值的珍稀蝶、蛾類9科100種,特別是絹蝶類,被列為世界知名的珍稀種類。在保護區有白絹蝶、黃毛白絹蝶、小紅珠絹蝶、甘南紅珠蝶、秦嶺紅珠絹蝶、四川絹蝶、君主絹蝶、周氏絹蝶等10種。

植物資源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是橫斷山植物區系的一部分,即川西北、甘南和青東南小區。植物區系是溫帶性質,其成分很少。從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的優勢科來看,菊科、毛茛科、禾本科、薔薇科、玄生科、豆科、莎草科都是世界性大科,又是以北溫帶分布型號為主,從屬的分布型來看,溫帶分布型169個,占總屬的79.5%。在29個主要屬中,有22個是北溫帶分布型,北溫帶成分中的冷杉屬、雲杉屬等為建群種和優勢種,組成廣闊的寒溫性針葉林植被,同時,北溫帶分布的許多大屬,如杜鵑屬、馬先蒿屬、苔草屬、柳屬、風毛菊屬、蒿草屬、龍膽屬、蒿屬、草熟禾屬,在保護區內得到充分發育和高度分化。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和橫斷山脈植物區系有密切的聯繫。從本地區植物區系看特別是中國特有種區系成分來分析,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橫斷山地區(四川西北部、青海東南部、西藏東南部、滇西北部)的區系成分相似性很大,在529種種子植物中,有175種中國特有種和橫斷山地區植物共占總數的33%,在高山和亞高山地區有以青藏高原東緣典型的特有成分岷江冷杉、紫果雲杉及雲杉組成的大面積森林和頭花杜鵑、百里香杜鵑、黃毛杜鵑、山生柳、窄葉鮮卑花組成的高山灌叢;在洮河源頭,西傾山、尕海地區有以青藏高原成分高山蒿草和以中國-喜馬拉雅成分的圓穗蓼組成的高寒草甸。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是寶貴的基因庫。截止到2010年,區內種子植物有61科,213屬,529種(包括8亞種,48變種,7變型),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屬,11種(包括1變型),被子植物58科,208屬,518種(包括8亞種,48變種,6變型。)食用植物16種,藥用植物128種,牧草106種(其中優質牧草43種,良好牧草32種,中等牧草31種),保護和改造環境植物15種,種質資源植物類9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植物16種:

(1)列入第一批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名錄的有:星葉草、桃兒七、黃耆。

(2)列入第二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有:黨參、西藏沙棘、掌葉大黃、細穗玄參、馬尿泡。

(3)列入國家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冬蟲夏草、中麻黃、中國沙棘、羽葉點地梅、山茛菪。

(4)列入甘肅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有:紫果雲杉、方枝柏、祁連圓柏。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現有七個科室,三個保護站。即:辦公室(黨辦)、組織人事科、計畫財務科(加掛項目管理辦公室牌子)、業務科(加掛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牌子)、濕地科、防火辦、產業開發辦,下設尕海保護站、則岔保護站、石林保護站,均為正科級建制。

保護措施

尕海湖在1995、1997、2000年先後三次瀕臨乾涸的嚴峻形勢下,自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項目實施,引水入湖、修建攔水壩、核心區圍欄育草、禁牧休牧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使區周邊60%以上已經乾涸的山泉恢復出水,湖水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的480公頃恢復到2013年的2354公頃,為原來的4.9倍,是保護區成立以來最大水面。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甘肅尕海則岔保護區 甘肅尕海則岔保護區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當地人的順口溜是“東部石林奇景冠西北,南部郎木仙境美如畫,西南尕海碧湖更富麗,草原美景讓人醉,藏族生活淳樸又多彩,藏傳佛教文化更燦爛。”

科學研究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了保護區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動植物資源綜合調查、濕地資源調查和泥炭地資源調查工作;與國際濕地組織自然基金會等重要機構和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甘肅農大等科研院所聯合開展了合作交流和科學研究。同時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在省級以上學術大會、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撰寫了《若爾蓋高原濕地保護協作框架 》,參加撰寫了專著《若爾蓋濕地恢復指南》及《若爾蓋高原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戰略》,豐富了保護區的科研、科普文獻。通過舉辦若爾蓋高原濕地年會、與大專院校科研合作、參與中科院松鳥考察、泥炭地保護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和實施中歐生物多樣性保護(ECBP)項目、甘肅省GEF洮河流域項目,進行資源保護有益探索,逐步提高保護區建設科技含量水平。

生態價值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中國特有的高原濕地類型,於2011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全球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