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又稱環境基質,是指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和人工環境要素。自然環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氣、生物、陽光、岩石、土壤等。人工環境要素包括:綜合生產力、技術進步、人工產品和能量、政治體制、社會行為、宗教信仰等。

基本信息

釋義

環境要素也稱作環境基質,是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 分為自然環境要素和人工環境要素。

分類

自然環境要素

自然環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氣、生物、陽光、岩石、土壤等。有的學者認為不包括陽光,因此環境要素並不等於自然環境因素。

人工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是指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因素。

人們一般把環境要素分為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兩大類。通常指的環境要素是自然環境要素。環境要素包括水、大氣、岩石、生物、陽光和土壤等。

環境要素組成環境的結構單元,環境的結構單元又組成環境整體或環境系統。如水組成水體,全部水體總稱為水圍,大氣組成大氣層,全部大氣層總稱為大氣圈:由土壤構成農田、草地和土地等.由岩石構成岩體、全部岩石和土壤構成的固體殼層稱為岩石圈;由生物體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集稱為生物圈。陽光提供輻射能為其他要素所吸收。

各個環境要素之間可以相互利用.並因此而發生演變,其動力主要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所產生的內生能。以及以太陽輻射能為主的外來能。

特點

環境要素的特點:

最小限制律

整個環境的質量受到環境諸要素中那個與最優狀態差距最大的要素所制約,即環境諸要素中處於最劣狀態的那個環境要素控制環境質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環境諸要素的平均狀態決定,也不能採用處於優良狀態的環境要素去代替和彌補。所以,人們在改善整個環境質量時,首先應改造最劣的要素。

等值性

等值性說明環境要素對環境質量的作用。各個環境要素無論在規模上或數量上存在什麼差異,只要它們是處於最劣狀態,那么對於環境質量的限制作用沒有本質的區別,就具有等值性。等值性與最小限制律有著密切聯繫,前者主要對各個要素的作用進行比較,而後者強調製約環境質量的主導要素。

環境整體性

環境諸要素之間產生的整體環境效應不是組成該環境各個要素性質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個體效應基礎上有著質的變化。也就是說,環境整體性質能夠體現環境諸要素的某些特徵,但未必反映出各要素的全部特點,而是各要素綜合作用後更為複雜的性質。

環境諸要素相

環境某些要素孕育著其它要素,如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隨地球環境的發展依次形成。每一新要素的產生,都會給環境整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些環境諸要素相互關係的特點是通過能量在各個要素之間的傳遞,形態轉換,以及物質在各個要素之間的流通實現的。 環境諸要素間的聯繫和依賴,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首先從演化意義上看,某些要素孕育著其他要素。在地球發展史上,岩石圈的形成為大氣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岩石圈和大氣圈的存在,為水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上述三者的存在,又為生物的發生與發展提供了條件。每一個新要素的產生,都能給環境整體帶來巨大的影響。其次,環境諸要素的互相聯繫、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約,是通過能量流在各個要素之間的傳遞,或通過能量形式在各個要素之間的轉換來實現的。例如,地表面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它可以轉換成增加氣溫的顯熱。這種能量形式轉換影響到整個環境要素間的相互的制約關係。第三,通過物質流在各個環境要素間的流通,即通過各個要素對於物質的貯存、釋放、運轉等環節的調控,使全部環境要素聯繫在一起。表示生物界取食關係的食物鏈就是明顯的例子。從食物鏈可以清楚地看到環境諸要素間互相聯繫、互相依賴的關係。

演變的動力

環境要素演變的動力,主要依靠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所產生的內生能,以及以太陽輻射能為主的外來能。太陽輻射能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紫外部分(波長小於0.4微米),包括Χ射線、γ射線等,它占據太陽輻射總量的 7%,主要對於一些化學反應起顯著的作用,對於生命有致死的作用;可見光部分(波長在0.4~0.7微米),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50%,其中以波長在0.475微米(青光)附近的輻射能力最強,可見光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特殊的意義;紅外部分(波長大於 0.7微米),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43%,主要具有熱效應的特性。陽光作為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它是環境變化的基本動力源泉之一,同時它在地球表面上的時空分布特性,對地球表面的溫度、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的分布型式和輪廓以及人類的活動等,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除其他環境要素外,生物的生長量,生化反應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溫度所處的範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