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德[英雄人物]

王長德[英雄人物]

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8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到閬中水觀鎮,並在此建立起了中共閬南縣委、閬南縣蘇維埃政府。剛剛17歲的王長德,便勇敢地衝出了封建牢籠,當了。生性活潑、愛唱愛跳的她把歌聲和歡樂帶到了紅軍隊伍中,首長和戰士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川北么妹”。

簡介

王長德(1916-1971)譚政大將夫人。

不久,王長德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又擔任了中共四川省委川北道委巡視員。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紅軍傷員增多,紅軍部隊擴充醫院,王長德就被調入了工農紅軍總醫院,擔任連長,後又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這期間,紅軍的戰事十分頻繁,傷病員不斷增多,但王長德卻不怕苦和累,對傷病員照顧有加。久而久之,戰友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連長姐姐”。

儘管條件艱苦,工作任務繁重,但她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尤其是部隊進入藏區以後,紅軍死傷與日俱增。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王長德既要照顧傷員,又要做宣傳鼓動工作。傷病員們斷炊,她把自己有限的口糧讓給他們,自己則經常以野菜、樹葉充飢;傷病員缺鞋,她把自己的鞋脫給他們;傷員們誰有了什麼心事,也都樂意向她傾述;1936年1月,王長德任大金川省委偵察隊隊長。一次,她親自帶領偵察隊追擊一夥頑匪,歷經一天一夜,不僅生擒了匪首扎布冬西,還繳獲了大批金銀、麝香等貴重物品。

大愛無私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王長德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她不僅學習刻苦,文娛活動也是積極分子。每次學校組織歌詠活動,她都任指揮。平日一高興,那具有濃郁川北民間氣息的《晾衣裳》、《送郎當紅軍》等民歌便從她嘴裡飛出。好幾次晚會上,她婉轉動聽的歌聲,連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也報以熱烈的掌聲。黨校結業前夕,王長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大夙願。

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王長德結識了羅榮桓的夫人林月琴。王長德活潑、善良以及多才多藝,給林月琴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於是林月琴將她介紹給了急忙把王長德介紹給了政治部組織人事部部長譚政。

1937年5月,兩人終於正式結婚。 新中國成立初期,王長德擔任中南軍區幹部子弟校校長,這位征戰大半輩子、卻沒有兒女的軍中女傑,突然生活在孩子們中間,久違的母性重新被激發出來。她在嚴抓教學管理的同時,經常深入到學生們中間,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和學習情況。漸漸地,孩子們三四天見不到她,便要四處打聽:“王媽媽到哪裡去了?”

蒙冤

1955年,王長德先後任國務院城市建設總局人事處副處長、中央直屬監委監察員、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等職。1960年被授大校軍銜。 由於她向中央如實反映了地方上一些幹部瞎指揮、謊報功績的情況,竟被扣上了“右傾”的帽子,經多次申訴,才得到平反昭雪。

在“文革”中,他的丈夫譚政大將,由於對某些人的一些作法有不同意見,並在公開場合指出過,從此有人便對他懷恨在心。在一次軍委擴大會議上,這個人指使人突然對譚政發難,說他“在軍隊建設中,堅決執行了資產階級軍事路線。”並炮製出一個所謂的“譚政反黨宗派集團案”。

厄運降臨

在這場冤案中,譚政大將被撤銷了軍委常委、總政治部主任、軍委辦公會議成員的職務,降為總政治部副主任,隨即又被調離軍界接受“審查”。王長德也被扣上“三反分子”、“蛻化變質分子”的帽子,流放到福州,後來又令其先後搬到江西贛州和吉安閒居。從此她再沒能見到丈夫譚政一面。

一系列的打擊使王長德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她始終堅信:“正義終會戰勝邪惡,惡人終究會遭到報應!”就憑著這種樸素的信念,她在各種打擊之下堅持了下來。

1971年10月13日,王長德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5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