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街村[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下轄村]

王街村[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屬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沁水縣東南角,同時又處於沁水、陽城、澤州三界交界處,距鎮政府20KM,與皇城相府山水相連,相距僅6 KM,與晉城市中心相距約20 KM。主峰最高海拔1109.2 M,最低處在西南角地界處約720M。

村情概況

基本情況

本村有三個自然村組成,山頂的樊山村,西邊的王街村和東邊已經不住人的老姆掌村。

101戶, 本村街巷硬化10000㎡,植樹2000多株,有少量果樹和農田,整個植被覆蓋率在80%以上,生態良好。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紅暮等,可一年兩作。從種到收,基本實現機械化。

住宅統一規劃設計,水電齊全,設備配套,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家家通電話,人人都能看上有線電視。

另外,村有鐵廠兩個,商店三個,人均年收入約4250元,1993年被沁水縣命名為第一批小康村。

歷史古蹟

王街村和樊山村都是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都留有明清年代的遺蹟,特別是樊山村和老姥庵與皇城相府陳氏家族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淵源。

村界內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樹”和各種樹木花草,陳昌期墓、陳相國石牌樓、陳廷敬故居陟屺樓(俗稱“望月樓”)、陳氏當年購置的家產老姥庵(避暑山莊)及山場、陳廷敬當年活動留下的眾多其它遺蹟等。

此外,王街村西北尚存樊莊古城堡;樊山村東北白龍廟遺址等。其中,老姥庵已公布為沁水縣文物保單位。所有景點都有很好的旅遊開發價值,現已與晉城煤業集團聯營,正在開發之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3畝(其中:田6畝,地237畝),人均耕地1.0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66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13畝,其他面積41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58戶全部飲用井水。有5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農用運輸車2輛,機車10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59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7畝。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在磚木結構房屋中,有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在其它結構的房屋中。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28.18%;畜牧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的30.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0頭,肉牛43頭,肉羊186頭);林業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38.67%;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21%。農民人均純收入29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往省內。2010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94%。該村發展泡核桃特色產業,計畫發展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58戶,鄉村人口228人,其中男性126人,女性102人。其中農業人口225人,勞動力126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206人,漢族2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2人,參合率84.96%;享受低保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占農戶總數的1.72%。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十字口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8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人,其中小學生17人,中學生16人。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4.69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團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道路基礎差。學校基礎設施差,教師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艱苦。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泡核桃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採礦業,加大礦石探查和開採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