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文斌,男,1984年出生,江西南昌安義縣人,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2002年至201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藝術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保送碩士、博士生,2011年至2013年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師資博士後研究工作,出站後留校任教。2011年11月晉升講師,2013年11月晉升副教授,2017年獲聘“珞珈青年學者”(武漢大學“351”人才計畫)。200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12月任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兼任湖北省電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影視專家庫專家,湖北省藝術類統考命題專家,武漢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研究員等。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影視文化、影視藝術理論與批評等,迄今已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課題多項;出版《電影現象學引論》等著作、教材多部;並在《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國內電影領域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全文轉載。現主要講授本科生課程《視聽語言》、《影視批評方法》,研究生課程《東歐電影研究》、《外國電影專題》等。
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電影互動史研究(1945—1989)》(項目號:17CZW057),經費20萬元。
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政治景觀與民族寓言: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電影的文化研究(1945-1989)》(項目號:16YJC760054),經費8萬元。
3、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從巴贊到索伯切克:20世紀西方電影現象學思潮研究》(項目號:2013M542045),經費5萬元。
4、2013年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項目《電影現象學研究》,經費2萬元。
5、2015年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項目《“現象學現實主義”電影思想研究》,經費2萬元。
6、2016年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項目《東歐電影研究》,經費3萬元。
7、2017年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項目《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電影互動史研究》,經費3萬元。
代表著作
1、獨著《電影現象學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2、合編《中國電視劇大辭典》(武漢出版社2007年出版)。
代表論文
1、《從巴贊到克拉考爾——20世紀中期西方電影現象學思潮初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01期,《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13年07期全文轉載)。
2、《數字3D時代的電影知覺——一種現象學的勘察》(《當代電影》2010年07期)。
3、《紅色轉型——新阿爾巴尼亞電影及其與過去的對話》(《當代電影》2017年08期,第二譯者)。
4、《創傷書寫的紛呈景觀——論新世紀捷克政治反思電影》(《當代電影》2017年09期)。
5、《全球語境與本土故事——論新世紀捷克二戰題材電影》(《當代電影》2017年10期)。
6、《內本文、互本文與泛本文——電影〈風聲〉的話語實踐分析》(《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從草根狂歡到家國敘事——論寧浩商業電影的母題成長與類型焦慮》(《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草根敘事、革命情結與世俗倫理——論當下民國傳奇大片的類型化策略》(《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03期)。
9、《“靜物”之流與“存在”之思——論賈樟柯電影的現象學美學內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年06期)。
10、《現象學對電影批評的方法論啟示》(《理論月刊》2013年01期)。
11、《從紀實到象徵——論王超電影的現象學美學內蘊》(《理論月刊》2015年09期)。
12、《青春物語與政治詩學——20世紀60年代東歐青春片探論》(《理論月刊》2017年05期)。
13、《〈黃金大劫案〉:後“瘋狂”時代的類型敘事與革命奇觀》(《創作與評論》2012年07期)。
14、《〈幸福額度〉:拜金時代的愛情童話》(《創作與評論》2012年03期)。
榮譽獎項
1、第九屆湖北省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2、武漢大學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3、2006年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獎三等獎。
4、全國第一屆戲劇、影視、廣播、動漫/數字媒體類專業論文獎二等獎。
5、第15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優秀指導教師獎。
6、2014年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優秀指導教師獎。
7、2017年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優秀指導教師獎。
8、2016—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考試命題工作優秀命題教師獎。
9、2013年度武漢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