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之

王審之

王審知(862-925),,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主要成就

重視社會安全穩定工作

光啟二年(886)八月,王審知兄弟帶兵攻打泉州,殺了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彥若。在福州的福建觀察使陳岩迫於形勢,承認王氏兄弟,並疏請唐朝廷委任其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轉。大順二年(891),陳岩病卒,內弟范暉在福州自稱留後。景福元年(892),王審知兄弟為了統一福建作了周密準備,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後,親自"素服葬陳岩"、"厚撫其家屬",取得安定局面。隨後,王氏兄弟還立劉行全廟祀之,大得人心軍威大震,傳檄四方,建州徐歸范、汀州鍾全慕,以及山區、沿海等處游散的武裝力量都相繼歸順,全閩得到統一。王審知採取種種措施,使福建境內的社會秩序得到安定、穩定,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重視經濟開發

主要表現:第一、發展水陸交通。天復元年(901)他在築羅城的同時,挖護城濠,建有去思橋、津通門等。天佑三年(906),王審知又在福州正街(今東街口北)毛應橋南筑還珠門,建南關橋(今稱安泰橋),還開河通沃橋浦,引潮貫城,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橋(又名九仙橋)等。第二、擴大內外貿易。他執政時,取消閩江流域的關卡,以便貨物暢通,以保山區、沿海城市的物資交流。同時,他在黃岐半島開闢對外貿易港,史稱"甘棠港"。隨後福州與朝鮮、印度、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等國家,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在福州等地進行經濟、文化等貿易活動。舶來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藥等應有盡有。第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委派有生產經驗的顏仁郁管理農業,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縣,勸課農桑",把因戰亂而流亡各地的農民盡數招撫回鄉,給予合理安排,鼓勵他們開荒造田,發展生產;他為了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決定凡耕種"公田",其稅"什一","斂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來減輕農民負擔,他還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大量生產出口茶葉等,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他重視興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來周圍20里的西湖,擴展到40里,灌溉閩縣、侯官兩縣民田;他在福清築海堤,防潮護田,灌溉民田數千畝。第四、發展手工業發展。如閩北山區,辦有很多茶廠,官焙有38處,民焙有1336處。在福州西南,王審知建爐治13所,供鑄造用。在建陽,陶瓷業也較發達。在汀州置鉛場,鑄鉛錢和銅錢。後來又鑄大鐵錢,以五百文為貫。當時手工業生產發展很快。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經濟建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的現象。

重視發展教育

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庠",使文化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重視搜求書籍

天佑元年(904),王審知組織了大批知識分子,蒐集繕寫各家遺書,奉獻給唐政府,充實編史資料,又為徐寅刊印《釣磯文集》等,為搶救和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王審知還修復和創建許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時,興建和修復了260座寺和6座塔,這些寺塔有的為後代留下了價值的文物,也就是旅遊資源之一。

後記

王審知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在其故鄉固始縣,有王審之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