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的中期開始,各個文化區系的史前文明中,顯示著極端“重玉”的文化現象。尤以太湖周邊沿岸為中心的良渚文化,以玉為重的情況最為明顯。從考古發掘報告中,凡屬大型墓葬或具祭壇功能的考古遺址,均曾出土為數可觀的玉器。而在這些墓葬中特有的共存現象,即除出土玉鉞、玉琮、玉璧等禮器之外,在所有裝飾性玉器中,含有禮儀性象徵意義的出土頗多。“玉冠飾”是最值得注意的,且均出土於大墓之中,玉冠飾約可分為四種主要品類分別是:半圓形獸面紋玉冠飾、倒梯形獸面紋玉冠飾、人首獸面紋玉冠飾、三叉形獸面紋玉冠飾。其墓中分布的位置,大都發現於大墓墓主的頭部附近,證明其為貴族階級的冠飾。在反山12號大墓中,出土的玉琮正中央器面,刻著頭飾羽冠的人面像,從圖像觀察,可知其裝飾重點,彰顯於冠飾。其他大墓中,亦會發現成束的錐形玉器,置放於墓主頭部的附近,證明為髮飾品。
文物欣賞
分類:玉器年代: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獸面紋半圓形玉飾,高3.5厘米,寬5.8厘米,1986年浙江餘杭墓葬出土。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