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相當豐富的材料,比較深入地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對於意識的根源性和意識對於物質的可知性的基本原理。同時比較深入地揭示和批判了在物質和意識的相互關係上的錯誤觀點。全書共三章.。第一章指出物質和意識關係問題在哲學中的重要性。因為哲學中一切其它問題的解決歸根到底依賴於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任何一個哲學家都不能不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第二章是物質對於意識的根源性。因為:意識就其存在來說,一定要依賴於物質,物質先於意識出現,意識出現後,它依然在意識之外獨立存在;意識就其起源來說,是自然界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高級形式的大腦——入腦活動的結果;意識就其實際內容來說,是物質世界的映象、副本、摹仿;意識就其表達形式來說,以語言為其物質外殼。在唯心主義流派中,貝克萊認為感覺第一性,事物第二性;馬赫認為“要素”是第一性的;實用主義認為真的物只有“實在”;黑格爾把“絕對觀念”捧為世上的主宰。二元論認為世界有兩處各自獨立的實體,即物質實體和觀念實體。庸俗唯物主義根本抹殺意識的特殊性,把意識歸結為物質。第三章是意識對於物質的可知性。因為:意識和物質有一致性,它能真實地反映物質;通過意識廣自在之物”可以過渡到“為我之物。,意識反映物質的過程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實踐證明意識可以反映物質。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可認識的,認為科學的任務僅在於整理一些感性材料的順序關係,或分析空洞內容的記號。最突出的代表是。批判實在論”和“邏輯實證論”。
出版信息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3月出版,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