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夜哭
牛衣夜哭是一中國成語,釋義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出自《漢書》卷七十六。
基本信息
- 名稱:牛衣夜哭
- 拼音:niú yī yè kū
- 釋義:見“牛衣對泣”。
- 用法:褒義 謂語
- 結構:聯合式
基本信息
詞目 :牛衣夜哭
拼音:niú yī yè kū
解釋: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同“牛衣對泣”。
近義詞:牛衣對泣
英文翻譯:a couple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貧賤夫妻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古代 典源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後章仕宦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書遂上,果下廷尉獄,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號哭曰:「平生獄上呼囚,數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剛,先死者必君。」明日問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釋義
漢代王章 在出仕前家裡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臥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後以“牛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亦作“ 牛衣淚 ”、牛衣泣“等。示例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啟》:“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明 葉憲祖 《鸞鎞記·京晤》:“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一向魚書久絕誰堪倩。”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義貓》:“翁家乏食,借貸無門,典質已盡,搔首踟躕,牛衣對泣而已。”五代 劉兼 《中春登樓》詩:“ 王章 莫恥牛衣淚, 潘岳 休驚鶴鬢霜。” 宋 陸游 《和范待制秋興》:“一生不作牛衣泣,萬事從渠馬耳風。” 清 歸莊 《庚辰生日》詩:“從今莫墮牛衣淚,策馬長途日月新。”故事
西漢時的王章家裡非常貧窮,年輕時在長安大學求學,與妻子住在一起,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沒有被子,只好蓋用亂麻和草編織的像蓑衣一類的東西。這是當時給牛禦寒用的,人們稱它為“牛衣”。王章蜷縮在牛衣里,冷得渾身發抖。王章以為自己快死了,哭泣著對妻子說:“我的病很重,連蓋的被子都沒有。看來我就要死去,我們就此訣別吧!”妻子聽了怒氣沖沖地斥責他說:“仲卿!你倒是說說,京師朝廷中的那班貴人,他們的學問誰及得上你?現在你貧病交迫,不自己發奮,振作精神,卻反而哭泣,多沒出息呀!”王章聽了這席話,不禁暗自慚愧。病癒後,他發奮讀書,終於成了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