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黏液瘤

牙源性黏液瘤(odontogenic myxoma)主要發生在頜骨中,軟組織極少見。其組織來源可能為牙胚的牙乳頭、牙囊或牙周膜,亦有認為屬牙源性纖維瘤的黏液變。

症狀體徵

牙源性黏液瘤為少見的頜骨腫瘤,多見於青壯年,上下頜骨均可發生,但以下頜骨多見。其部位為下頜骨前磨牙區和磨牙區,腫瘤生長緩慢,早期常無自覺症狀。但長大時,引起頜骨膨脹,表面光滑呈結節狀,質硬,穿破骨密質後可浸潤至頜骨周圍的軟組織中,而產生捫之柔軟的包塊,腫瘤擴展累及牙槽時,相應的牙可鬆動,移位脫落或牙脫落後腫瘤迅速從牙窩長出,表面被對牙咬傷,繼發感染,破潰出血疼痛。發生於上頜骨的黏液瘤可充滿上頜竇,壓迫患側鼻孔,通氣不暢,發生於下頜骨的黏液瘤可侵犯下頜管,出現下唇麻木。如出現生長迅速,症狀加重,應懷疑有惡變。臨床有頜骨黏液肉瘤和頜骨黏液纖維肉瘤的報導,應引起重視。

用藥治療

牙源性頜骨黏液瘤應按低度惡性腫瘤處理。由於其對放射治療不敏感,手術切除為惟一的治療手段。由於包膜不完整並具局部浸潤生長的特點,局部摘除術後復發率高達25%以上,因此手術切除的範圍應根據腫瘤的部位,在距瘤緣0.5~1cm處施行各類截骨術。骨缺損區可進行同期植骨修復。

飲食保健

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衛生,合理搭配膳食。

預防護理

(1)由於腫瘤無包膜,呈局部浸潤性生長,並且易復發,故對於較局限者應行頜骨的方塊切除。

(2)對於範圍較大的下頜骨黏液瘤,須做下頜骨部分切除,甚至半部切除,並主張行即期頜骨修復。

病理病因

牙源性黏液瘤其組織來源可能為牙胚的牙乳頭、牙囊或牙周膜,亦有認為屬牙源性纖維瘤的黏液變。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肉眼見腫瘤有不完整的包膜,可浸潤骨皮質及骨膜,剖面為灰白色,半透明,質脆,富有牽縷性的黏液,膠凍狀。鏡下見疏鬆的黏液樣基質中,有排列鬆散的星形細胞和梭形細胞,細胞有長的突起互相交織成網,網眼內容有淡藍色黏液。胞漿嗜鹼性,核深染。偶見不典型核,大小形態不一。瘤組織中血管較少,膠原纖維較少,常呈孤立的玻璃樣變的粗束。有時可見少量增生的牙源性上皮條索,可被透明帶包繞,並可見牙骨質樣結構的小島。此點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黏液瘤不同。

其他輔助檢查:

X線顯示腫瘤為界限清楚的透光區,呈單個或蜂窩狀或泡沫狀陰影,大小不等,邊緣多不整齊,可見圓形、長方形或三角形,有白色分隔條紋穿越密度減低的區域。典型的頜骨黏液瘤房間分隔似“火焰狀”,骨皮質消失。牙根可呈扇形分離,個別牙根有吸收,還可見腫瘤內有阻生牙存在。上頜竇腔模糊不清,密度呈不均勻的增高,系腫瘤侵入竇內所致。

併發症

發生於上頜骨的黏液瘤可充滿上頜竇,壓迫患側鼻孔,通氣不暢,發生於下頜骨的黏液瘤可侵犯下頜管,出現下唇麻木。如出現生長迅速,症狀加重,應懷疑有惡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