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牙城鎮的牙城、前街、洪山、梅花、鳳陽等5個村的全部和西門、斗門、渡頭、楊家溪等4個村的大部分人口通行霞浦話(占全鎮總人口近一半);後洋、後山、羅伍、左嶺、前樓、田家心、東街頭、龍亭、鳳樓、雉溪、鳳門等11個村全部通行平陽話(占全鎮人口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人氏為浙南蒼南、平陽兩縣人的後裔;鳳江全村、一層村大部分和茶坑、敖嶺、文洋等三個村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氏講畲家話。西門、斗門、渡頭三個村也有不少人講畲家話。
語言特點
無論是閩東方言的霞浦話還是閩南方言的平陽話,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在聲、韻、調上,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古漢語切韻音系的特色。在辭彙上也保留了古漢語的蹤跡,是古漢語研究的活材料。
牙城方言從屬於在福建形成較早的閩北話閩東方言閩東北次方言,因受閩東交通相對閉塞的影響,語言的穩固性較強,辭彙中保留了一批古漢語詞,這些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基本消失,而在牙城方言(土語)中仍廣泛地使用著。
舉例說明
1、做家(亦可寫作:作家):指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之意,相當於國語的“節儉”、“持家”。早在秦漢時期即有此詞,至元、明朝還有出現,如:《晉書·食貨志》:“漢靈帝言:‘桓帝不能作家 ,曾無私畜。’”元曲《羅李郎》一折:“想老夫少年時做家呵,俺也曾早起遲眠做計謀,營也波求。”《老生兒》一折:“則為我做家呵分外,今日看我無兒呵絕後代。”《水滸傳》五回:“你看我那丈人是個做家的人,房裡也不點碗燈。”《契約文字》楔子:“自家無運智,只道作家難。”
2、早起:相當於國語中的早上、上午。宋元時期流行此語,如:元曲《東堂老》三折:“如今可在城南破瓦窯中居住,吃了早起的,無晚夕的。”《馬陵道》二折:“只待早起修了天書,我便早起殺了那廝,晚夕修了天書,我便晚夕殺了那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