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必備唱片指南(上·下冊)

內容介紹

《爵士樂必備唱片指南(套裝上下冊)》主要內容簡介:爵士樂是藉助音樂傳達的發自內心的聲音,它能折射出人類靈魂最深處的情感。馬克斯·羅奇曾告訴我,“Jazz”一詞起源於克里奧爾語(美國南部的一種方言)中的“jas”,是“妓院”的意思。正是在那樣的場合下,樂手們第一次奏響了爵士樂的音符。直到這一新的音樂形式流傳到美國北部地區之後,其名稱才改為現在的Jazz。爵士樂是美國唯一可稱得上自有的藝術形式,其他各種藝術形式則無一起源於美國本土。爵士樂所代表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種族等各方面影響的融合與交匯,是民主理想和自由觀念的反映——這正是西方世界的特點,也是美國文化的典型特徵,而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出現過。

作者介紹

史蒂夫?霍爾特傑(Steve Holtjie)曾經負責MusicHound系列叢書中搖滾樂、鄉村音樂、藍調、節奏藍調以及古典音樂各集的編輯工作。目前他在CDnow網站擔任爵士樂與古典音樂編輯。在此之前,他擔任《音樂精華(Creem)》和《唱片新評(New Review of Music)》雜誌的高級編輯,而且還是NPG音樂俱樂部網站以及《棒球運動員(The Ballplayers)》一書的執行編輯。該書是關於棒球運動的一部具有傳記風格的百科全書,目前已被sportsline.com網站收入其“棒球網上圖書館”。此外,史蒂夫還經常為《熱線(The Wire)》、《爵士樂(Jazziz)》、《節奏音樂(RhythmMusic)》雜誌以及《紐約日報(Newsday)》、allstarmag.com等報紙和網站撰寫文章。他還曾花幾年時間,在音樂產業鏈的上游從事相關商業活動,在Black Saint和Soul Note這兩個唱片品牌的美國發行商Sphere Marketing公司擔任郵購部門經理並負責撰寫藝人生平,同時還為Black Saint、Soul Note、Evidence以及hatOLOGY這幾個品牌所推出的一些專輯撰寫說明。在閒暇時刻,史蒂夫喜歡作詩,譜寫古典音樂,為派對音樂混音,而且還是個令人生畏的壘球玩家。
南希?安?李(Nancy Ann Lee)現居住在克利夫蘭,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攝影師。早在20世紀40年代,在聆聽家人收藏的幾段大樂隊錄音之後,南希就開始了她長達一生的對爵士樂的熱愛。到了50年代,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佩姬?李(Peggy Lee)、現代爵士四重奏(the Modern Jazz Quartet)、阿馬德?賈馬爾(Ahmad Jamal)等爵士音樂家以他們的涼派爵士樂運動向學院派一代發起挑戰,就在那個時候,南希對爵士樂的熱愛進一步加深。1969年,在因養育並照料三個孩子而中斷一段時間之後,她再次積極地投身於爵士樂之中。20年後,經歷過中年危機的南希當上一名文字和攝影記者,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1989年,她獲得邀請,帶著手中的相機,進入迪齊?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關係較為親密的社交圈。南希曾為無數音樂家拍攝照片,也曾主持過許多精彩的專訪。曾經接受她專訪的爵士樂藝人有雷?布朗(Ray Brown)、阿爾?迪米奧拉(Al Di Meola)、肯尼?加勒特(Kenny Garrett)、本尼?格林(Benny Green)、吉姆?霍爾(Jim Hall)、喬?洛瓦諾(Joe Lovano)、肯?佩普洛夫斯基(Ken Peplowski)、克勞迪歐?羅蒂提(Claudio Roditi)、阿圖羅?桑多瓦爾(Arturo Sandoval)、桑?西爾斯(Son Seals)、朱尼爾?韋爾斯(Junior Wells)等等。她還經常為《爵士樂時代(JazzTimes)》雜誌撰寫文章,其文字和攝影作品還曾被《重拍(Down Beat)》雜誌、《克利夫蘭老實人報(The Plain Dealer)》、《克利夫蘭自由時報(Cleveland Freetimes)》以及其他一些報紙、圖書和雜誌刊登發表。本書是她第一次參加的圖書編撰項目,也因此有機會欣賞到成百上千張爵士樂CD,對爵士樂的熱愛與敬仰也變得愈發強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