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製冰簡介
熱電製冰又稱作溫差電製冰,或半導體製冰,它是利用熱電效應(即帕米爾效應)的一種製冰方法。 1834年法國物理學家帕爾帖在銅絲的兩頭各接一根鉍絲,在將兩根鉍絲分別接到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上,通電後,發現一個接頭變熱,另一個接頭變冷。這說明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電迴路在有直流電通過時,兩個接頭處分別發生了吸放熱現象。這就是熱電製冰的依據。
熱電製冰材料
半導體材料具有較高的熱電勢可以成功地用來做成小型熱電製冰器。圖1示出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構成的熱電偶製冰元件。用銅板和銅導線將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連線成一個迴路,銅板和銅導線只起導電的作用。此時,一個接點變熱,一個接點變冷。如果電流方向反向,那么結點處的冷熱作用互易。
熱電製冰器的產冷量一般很小,所以不宜大規模和大製冰量使用。但由於它的靈活性強,簡單方便冷熱切換容易,非常適宜於微型製冰領域或有特殊要求的用冷場所。
熱電製冰理論
熱電製冰的理論基礎是固體的熱電效應,在無外磁場存在時,它包括五個效應,導熱、焦耳熱損失、西伯克(Seebeck)效應、帕爾帖(Peltire)效應和湯姆遜(Thomson)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