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社交

無效社交

無效社交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

基本信息

簡介

無效社交無效社交

無效社交,所謂無效社交,就是指無效人脈。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係。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要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利益交換。不就是以後再用的著的時候能夠希望他能幫我一把嗎?求的就是他以後幫我的這個機會。說的不好聽,但是確實是這個理。而且,這樣的人脈也都是有相同點的,那就是他們都是能夠跟你公平交換的,你付出的價值跟你將來能得到的價值是公平的。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普遍的狀況,排除那些比較有心計的通過一些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人。

“關於什麼是‘無效社交’,有個網友說:‘你跟他吃飯你總不開心,你跟他處事你總是吃虧。你跟他待著你總覺得累。

舉例

2016年8月網上的一張圖火了,漸漸有“霸屏”之勢:“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此圖想表達的觀點或者說結論也許很簡單——杜絕“無效社交”。

那么,什麼是“無效社交”?下面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在一個聚會上,跟一群說不上熟悉甚至記不清對方姓啥的人交流,你恭維我混得好,我恭維你身體棒,互相絮絮叨叨地交換著“你累我累生活不易”之類的觀點,從開始吃飯、假笑到聚會結束……雖然交換了聯繫方式,但是一年之後看著通信錄上的名字恐怕想不起來這是誰。

砍柴的和放羊的聊天,之所以被斥為“無效社交”,關鍵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不符合“利益之交”的要求:在事業或者具體工作上,他們並沒有獲得利益或者進行資源交換,所以聊天是“無效”的。

該如何做

關於“無效社交”,已經有很多心靈導師告訴我們:生命苦短,精力、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放在值得的人身上,放在美好的事情上,放在靜心提高自己上;“無效社交”並不會為你帶來任何人脈和資源,自己沒有一定實力,不要妄想通過“交朋友”獲得很多東西。

這話聽起來很冰冷,甚至是挺打擊人的,但的確在理。

社交是一件極其消耗精力的事情,聰明人是懂得控制人際交往距離的。他們不彷徨、不焦慮,能夠有效排除外在干擾,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兒。

離“無效社交”遠點兒是對的,但請注意,可別變成這樣的人:每天清晨,都要對著鏡子說“我只有更強大,才能擁有利用價值,獲得有用的人脈資源!

如果真對“社交”有如此功利的理解,你就不想跟那個擺小攤兒的國小同學來往了,儘管他可能非常在乎你,還是個很有趣的人。

如何避免

溝通的人差異越大越好

無效社交無效社交
差異越大的人,溝通或者協作起來,可能給雙方帶來的收益就會越大。跟教育,閱歷,性格相仿的同齡人溝通和交流,往往對自己的提升並沒有那么明顯,反而可能會因為大家有相似的背景,從而做出相似的錯誤判斷。這也是為什麼統計結果表明,一個創業公司合伙人性格差異越大,就越可能成功,賈伯斯沃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而我最近加的詹老師跳蘿蔔群,整天和一幫背景不同的大叔和姐姐們聊天,總是讓我了解到很多新鮮的見聞和行業知識,而這幫大叔和姐姐也能知道我們作為一個93的小朋友,究竟在想什麼,我的對一些事情的感受究竟是什麼,了解到很多新鮮的東西,也覺得很有意思。

差異的同時,需要保持相似的目標/價值觀

雖然我們說人與人的交流差異越大越好,因為差異越大,覆蓋的信息量/緯度就會越廣。但是,如果差異過大的人,往往無法互相進行交流。比如說你讓一個娛樂圈的活寶,去面對一個嚴肅古板的教授,這就是很難做到的。但如果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不一樣了,在美劇《越獄》裡面,各種各樣性格不同的罪犯,為了同一個越獄的目標,卻爆發出了難以想像的力量。

所以一個活躍的群體(線上為群,社區,線下為組織,團體)的根基在於大家都能在這獲得某些東西,所以要在容忍差異化的同時制定一兩個互相遵守的規則,稱作基本價值/目標,但不應該太多,因為人越多,相似的點就越少。一個社群,制定太多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不合理的。尤其是把勤儉作為價值觀,更是笑掉人大牙了。

最好人數不要超過三個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超過三個人以後,聊天的人就不得不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聊大家都知道都理解都懂的東西,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三個人,大家都能聊的,就只剩工資,女人和家境了,自此聊天便落為庸俗,就沒什麼意義了。學習不到任何東西的會面和溝通,都是無效的溝通。

相同的人會見的頻率不用太高

除非你遇到的是那種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或者說是知識面非常廣的奇葩,不然,不需要高頻率的跟人會面溝通。實際上,大多數人永遠都只會說同樣的話題,所以一次會面溝通以後,進行聯繫的邊際效應遞減,再去面談的收穫就不如第一次面談時的收穫大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