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概況
濟北開發區的管理體制是政區合一,開發區管委會行使縣級經濟管理職能,對進區企業實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一條龍辦理、一站式服務”。
濟北開發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以“大、高、外”工業項目為主,配套建設生活服務、行政辦公、文化教育設施,把濟北開發區建設成濟南市黃河以北的新興工業區和特色新城區。
濟北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日趨完善,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12.86億元,“七縱七橫”的道路框架已經形成,起步區內實現了供排水、電力、道路、通訊、供氣、寬頻、燃氣、有線電視和場地的“九通一平”。區內建有日供水5萬噸的自來水廠和35KV、110KV和220KV變電站,建成投入使用了電信樞紐大樓、移動通訊大樓和天然氣管道工程,已投入使用的濟陽縣政務中心辦公大樓、濟北公園和政務中心廣場更是開發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開發區綠化、美化、亮化、淨化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逐步達到城市化標準,為區內企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濟北開發區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和高效規範的管理,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客商前來投資置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進區項目已達300餘家,投資規模80多億元,已經形成了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藥化工、機械電子等四大工業生產門類。重點企業有台灣旺旺食品、大魯閣織染、力碩電子,美國杜邦華佳、捷陽紡織、愛得思服飾,日本克萊特服飾、元首針織,加拿大富瑞光伏,山東漢方製藥、柏陽製藥、萬斯達工業園、鈦白粉化工、廣源發瀝青,濟南澤業工具機、聯星石化、蔬新食品、濟南建工等一大批中外高新技術項目落戶開發區。
濟北開發區台資企業發展迅速,台灣旺旺集團、三功集團連續增資擴產;同鎰集團、大自然公司等十幾家企業相繼落戶濟北開發區,已形成台資企業發展的聚集區,2005年5月省台辦批准設立為山東省(濟北)台灣工業園,是全省第一家設立台灣工業園的開發區,地勢平坦、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2006年6月山東省外經貿廳在濟北開發區內設立了“山東韓國工業園”。於當年10月山東省僑辦在濟北開發區內又設立了“山東華僑工業園”。2007年5月山東省信息產業廳在濟北開發區設立了“山東(濟北)電子信息創業園”,至此,濟北開發區內形成了“一區四園”的工業格局。
濟北開發區建設成就斐然,令人矚目,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原國務院特區辦主任胡平同志親自題寫了“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的區名,吳官正、張高麗、韓寓群、韓喜凱、趙志浩、李春亭、孫淑義、王修智、林廷生、趙克志、林書香、張齊紅等中央省市領導同志和省直有關部門的領導多次來濟北開發區視察指導工作,對濟北開發區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促進了濟北開發區的發展。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大眾日報、濟南日報、齊魯晚報、山東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都多次報導和播放濟北開發區的建設成就。近年來特別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州、深圳、廈門、青島、濟南等地舉行的招商聯誼會和招商新聞發布會,更是引起了轟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區位優勢
濟北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泉城濟南位於華北地區中部,既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原地區走向環渤海經濟圈的跳板。南抱群山,北依黃河,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在交通、環境、經濟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成本優勢。空間大,地勢平坦,土地資源充裕,開發利用投入相對較低;區域內民眾要求改善生產、生活現狀的願望十分強烈,改造拆遷的阻力相對較小,區域開發成本整體較低。
(二)交通優勢。轄區內有名列全國第三位的鐵路編組站、津浦鐵路、京福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和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貫穿南北,形成了進出暢通、內外交通便捷的交通網路。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四縱四橫”大框架,近幾年槐蔭區對經十西路、經一路、經六路、濟微路、二環西路、張莊路等進行了綜合改造,村級公路硬化、綠化、美化全部達標,為濟南西部的開發建設構建了初步框架。
(三)環境優勢。自然環境優美,空氣品質良好,玉符河、小清河、臘山河流域覆蓋面廣,水資源豐富,平均水位海拔30米;地下水日可開採量60萬立方米,能滿足50萬市民用水;玉清湖水庫已向濟南市主城區供水。
(四)經濟優勢。汽車、機械、輕化、建材、食品為主導產業的30多個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槐蔭區的第三產業形成了以濟南華聯商廈、小商品市場為中心的西市場商貿中心;以山東潤華汽車貿易中心為代表的經十西路商貿中心等幾大商貿中心;並形成以小商品批發市場、山東汽車配件城、段店集貿中心等10大市場為主導的大流通格局。
(五)政策優勢。外來投資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繼續依法保障區內投資者權益的同時,將為外來投資商創造更加安全、更趨完善、更為最佳化的發展環境。為搞好招商引資,發展槐蔭經濟,我們將全面整治治安、人文、政策、服務等多個環境,形成親商、爭商、愛商、幫商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