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陳橋後人家村

潮州市陳橋後人家村

我村後人家村,位於潮州古城西北面,相距3公里。現在有530多戶,2300多人,外加移人3000人,全部姓周。

簡介

千百年來,我村以農為業,近幾十年,變化很大,比如土地一項,經過土地改革,沒有土地的人得到土地;經過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土地由私人所有制變成集體所有制;經過土地“五統一”,集體耕地變成建設用地。耕地有了,農民就得改行換業,古老的農村即將變成城市。

歷史

我村後人家村,位於潮州古城西北面,相距3公里。現在有530多戶,2300多人,外加移人3000人,全部姓周。千百年來,我村以農為業,近幾十年,變化很大,比如土地一項,經過土地改革,沒有土地的人得到土地;經過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土地由私人所有制變成集體所有制;經過土地“五統一”,集體耕地變成建設用地。耕地有了,農民就得改行換業,古老的農村即將變成城市。

村內農產品

從前,城郊各鄉村,都有種植臘蔗(果蔗),我村種得最多最好。五十年代以前,我村700多畝田園,每年種臘蔗常超過100畝,收穫時遠銷到汕頭、庵埠、潮陽和澄海各地。我村的臘蔗好,除土質適合外,還有一套較科學的栽培經驗;培畦力求南北向,使作物通風透光,選種要取中等蔗尾,健壯無病蟲害;定苗寬密要合理,每株一般留8—10條:施肥要以腐熟尿水為主,按季節配濃度,剝殼要及時,不傷皮;圍籬拉繩要牢固,防止彎曲倒狀,還要注意及時排灌水及除草等等。

我村臘蔗有出名,宮後臘蔗最出名。宮後,指“三山國王廟”後,即上埔園一帶(今民主大廈),面積約30畝,宮後臘蔗節長,目小,汁多,清甜。色澤鮮艷,蠟黃帶微紅,頭尾生勢一致,甜味一致,無病蟲害。知情的小商販都要爭購宮後臘蔗,因此宮後臘蔗也比較值錢。

宮後臘蔗為什麼有此特色呢?出農民的管理經驗外,主要是有特殊土質,宮後的沙土比例合理,地勢較高,易乾易濕,表土較深又較肥沃,加上有深井並吊窩水灌溉。因此,宮後種出來的臘蔗,色、香、味、形都比別處比別村的臘蔗更佳。

民俗風情簡介

我村的游神,固定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上半世紀,每年這一天,除了抬著神像及出動鑼鼓班,日夜各繞村道遊行一次之外,夜間10時左右,還有一項叫做“走安路”。

“走安”開始,鑼鼓就緊張的敲打著,拿火把的人要跑了,四名壯漢托起神轎猛衝,速度之快,好像運動會的場面。神像送到神棚內放下後,打火把的人又打回去,迎接第二位,第三位...“走安”是游神的頂峰,最熱鬧,最壯觀。“走安”後,神前大放鞭炮,放“火磚”、“火斗”、“高升”,鬧至深夜。

出土文物

1956年,我村溝仔北(今新洋路西,綠榕路南地段)挖出5000年前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斧、錛、蚝蠣啄;陶器有壓槌、杯、兩端刃器;骨器有針、簪、刀鉞等。這是一批珍貴的歷史文物,現藏於潮州市博物館。同時,我村溝子北還被上級命名為“陳橋貝丘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