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圖[傅抱石創作國畫]

漁父圖[傅抱石創作國畫]

《漁父圖》是近代傅抱石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畫作內容

本幅自題:“漁父。抱石寫。”鈐“抱石私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後”朱文長方印。

此圖緣起於屈原的作品《漁父》。

作者以散鋒筆法寫出一望無際的江水,蒼茫浩瀚,淼淼生煙。立於船頭的漁父面龐圓潤,眉目清朗,神采奕奕,英氣勃勃,與另件作品中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迥然有別。傅抱石巧妙地運用反襯的手法令屈原與漁父兩個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利用漁父的遁世哲學來烘托、歌頌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達到“借古人來抒發自己胸中之塊壘”的目的。

漁父圖[傅抱石創作國畫] 漁父圖[傅抱石創作國畫]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作者簡介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又名瑞麟,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篆刻家。祖籍江西新餘人,生於南昌。1933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帝國美術學校攻讀東方美術史,兼學習工藝、雕刻、繪畫等。回國後執教中央大學藝術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等。擅畫山水、人物,崇尚革新,提出“思想變了,筆墨不能不變”。代表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嬌》、《大滌草堂》、《瀟瀟暮雨》等。著有《中國繪畫理論》、《中國山水人物畫技法》、《中國繪畫之研究》、《中國美術年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