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陝西地方社會治理視野下的士紳研究

清朝陝西地方社會治理視野下的士紳研究

本書堅持“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研究原則,本著以大量史料為基礎,通過眾多史料來體現士紳在基層地方社會事務中的作用。這些基本資料主要是以《陝西通志稿》《續修陝西通志稿》中的人物傳、學校志、選舉、水利志等資料為基礎,並藉助了《清代史料筆記》中的相關著作。本課題研究力圖以士紳的具體活動為例,分析他們在清朝陝西地方社會眾多事務中的活動及其活動所產生的效用。同時分析士紳在地方社會治理中的官紳關係、紳民關係等對地方社會治理的作用及影響,等等。

內容簡介

士紳是官民之間的中介,他們在民情上達和政令下傳之間起著橋樑作用,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的行政體制只到縣一級,因此,中央王朝要想實現對基層地方社會的有效治理,就必須藉助地方社會士紳力量的支持。從士紳參與地方社會治理的方式來看,官紳合作是主要形式。所以,許多士紳正是在地方官員的委託下參與了地方社會大型公共工程,如橋樑水利、書院學校、廟宇城池的興建,等等。從官紳合作的原因和背景來看,對於地方官來講,因為任期的限制和迴避制的實施,他們並不熟悉地方社會的民情、風俗,所以必須依賴地方士紳;對於士紳來講,在儒家憂患意識和士人安邦治國傳統理想的促使下,他們將地方社會事務看作自己天然的職責。所以,他們造福地方社會的理想必須得到地方官員的允許和支持。從士紳參與地方社會基層事務的內容和範圍來看,清朝陝西士紳與明清時期其他區域士紳的活動範圍大致相似。他們不僅參與地方學校教育機構、公共工程等的修建,而且在地方社會慈善事務、社會秩序維護、良好社會風俗培育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很多時候,他們或與官府合作,例如,受地方官委託辦理團練、受地方官聘用負責地方社會的慈善救濟,等等。另外,他們或通過士紳群體聯合、或倡導地方民眾參與、或獨力辦理等方式實現對地方社會事務的有效治理。從士紳參與地方社會治理的效果來看,可以說,離開地方士紳的參與,地方官員的很多政策不僅無法落實,其治理效果更大打折扣。因為有很多史料表明:在地方社會動盪期間,在地方官員或戰死、或逃亡、或疾患加劇無法實現守土責任的情況下,是地方社會的士紳勇敢承擔了守土衛民的職責。此外,在地方社會的慈善救濟中,尤其是在清朝中後期國家財政緊張,官方賑濟衰微的情況下,是士紳等民間社會力量的自發賑濟保全了陝西地方社會大量的鄉民,避免了他們淪為流民。可以說,清朝陝西士紳的社會治理活動對穩定清朝統治也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楊銀權 1977年生,甘肅省兩當縣人。1997年參加工作,2009年獲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寶雞文理學院副教授、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先後在《甘肅社會科學》 《北方論叢》 《山西師大學報》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蘭州學刊》 《石河子大學學報》等核心和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報刊資料索引、《新華文摘》摘錄。另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參與2項,主持並完成陝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校級重點項目3項,獲得寶雞市人文社科獎2項、校級科研獎2項。主要從事明清史和西北史等相關問題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