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大成人:寧浩林旭東對談錄

混大成人:寧浩林旭東對談錄

《混大成人》內容簡介:我們所知道的:2006年,小成本作品《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年度話題電影。2009年,《瘋狂的賽車》以一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三十二歲的寧浩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我們所不知道的:少年寧浩熱愛畫畫,報考大學才發現自己色弱;讀中專時,瞧不起學習影視製作的同學,讀大專時卻陰差陽錯進了這一行;拍攝MV得心應手之時,為了去心結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讀的卻是圖片攝影專業。種種因緣巧合,寧浩混進電影圈,成為人們眼中的“鬼才導演”。《混大成人》是著名導演寧浩和電影專家林旭東的長篇對談錄,寧浩在書中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瘋狂的石頭》等電影幕後的故事,還有他對於電影和藝術的看法,甚至包括他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混大成人》第一部分講述了寧浩青春期的故事,以及他放棄美術,從事電影的曲折過程。隨後幾章則按照寧浩所有六部作品拍攝的先後順序,由導演本人逐一介紹其拍攝背景和創作理念,關於上映無期的《無人區》和即將上映的《黃金大劫案》,書中也有詳細介紹。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混大成人》編輯推薦:《瘋狂的石頭》導演寧浩的第一本書寧浩首次以文字的形式闡釋他的電影理念,講述他的成長曆程和《瘋狂的石頭》等電影背後的故事,電影專家林旭東參與對談,收錄有寧浩從未公開發表的畫作和相關劇照,這是迄今為止,對寧浩及其作品最權威也是最詳盡的解讀。
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鬼才導演,2006年,寧浩的小成本作品《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年度話題電影,並獲得多項大獎。2009年,《瘋狂的賽車》以一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三十二歲的寧浩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你所不知的寧浩和他的電影,少年寧浩熱愛畫畫,報考大學才發現自己是色弱;讀中專時,瞧不起學習影視製作的同學,讀大專時卻陰差陽錯進了這一行;拍攝MV得心應手之時,為了去心結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讀的卻是圖片攝影專業;《瘋狂的石頭》靈感,竟來自寧浩與人合租房子的經歷;《瘋狂的賽車》票房破億,在創作上卻並不能令寧浩滿意;《無人區》曾考慮請劉德華出演,結局也許會大為不同。

作者簡介

寧浩,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1977年生於山西太原,少年時期曾學習繪畫,後做過廣告設計、平面攝影師及MV導演。
2003年,電影處女作《香火》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公映,該片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獲得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
2004年,《綠草地》克服資金、人員、環境等各種困難完成拍攝製作,全片使用蒙古語,是寧浩從影至今拍攝難度最大的一部,入選第55屆柏林電影節國際新電影單元。
2006年,小成本作品《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年度話題電影,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等多種大獎。
2009年,《瘋狂的賽車》以一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票房,三十二歲的寧浩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被譽為新生代的“鬼才導演”。
2009年,赴新疆拍攝完成《無人區》,至今尚未公映。
2012年,最新電影作品《黃金大劫案》。
林旭東,1951年生於上海,畫家,紀錄電影研究者、評論家、剪輯顧問。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後在北京廣播學院任教,講授電影史和紀錄片創作課程。曾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生活空間》學術顧問。近期與陳丹青、韓辛合辦主題為《四十年的故事》畫展,影響深遠。擔任多部電影擔任剪輯指導,包括賈樟柯導演作品《站台》《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紀錄片《淹沒》等。
1997年參與主持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研討會。1999年,應日本山形國際紀錄電影節之邀,出任亞洲新浪潮單元評審。2003年,應香港國際電影節之邀,任紀錄片人道獎評審。2004年參與主持北京國際紀錄片展。2005年曾應邀出任第2屆雲之南紀錄影像展競賽單元評審。2006年曾應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紀錄片基金(AND)擔任大師班講師。
出版有《影視紀錄片創作》,《賈樟柯電影:故鄉三部曲》(與張亞璇,顧崢合著),《紀錄電影手冊》。

媒體推薦

對於嚴格的創作者來說,沒有思考的東西是不能拿出來的。
我心目中的電影,影像本身所傳遞和暗示的意義遠遠大於視覺衝擊力所形成的意義。
平常聊天也有人問,寧浩你所有的作品當中,有沒有一個共同主題?我說除了《綠草地》以外,所有的都在談一個東西,就是欲望。
——寧浩

圖書目錄

序 寧浩 001
上帝開了一個玩笑 003
信仰與現實的衝突:《香火》 037
成長之前:《綠草地》 077
兩種試驗:《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121
走到如此邪惡的境地:《無人區》 161
撕裂成長:《黃金大劫案》 189
後記 林旭東 211

文摘

寧浩:我小時候也比較愛看西部片,但是我又覺得,西部片產生在美國是因為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有那么一個無法無天的時代,西部片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的武俠片。中國其實沒有那個獨特的歷史,我們具備的是類似的地貌,那邊的牌子換成英文基本就是德州,我們有一樣壯觀的雅丹地貌,也有類似的大峽谷,在地貌上沒有問題。而這個時候我覺得美國西部片其實在進化,嚴格地說美國西部片在二三十年前已經死了,後來又死而復生,伊斯特伍德重新拍了《不可饒恕》,它借西部片的殼,講社會層面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我也是想用這種方法,即藉助西部的這種獨特環境,其實也就是去社會化的一個環境。過去的西部片很多也是在非社會化當中的一個正邪對抗,很簡單地孤立出來好人、壞人以及暴力這些東西,得不到社會性幫助,也沒有社會準則,沒有道德標準,只有你死我活,好像就顯得更純粹更原始了。我倒更看重新一代的西部片,它是借西部片的形態講當下的問題,我覺得這是蠻有意思的一個演變。我也想藉助這種方式,它似乎跟美國西部片的景致和人物關係是一樣的,可能也有正邪對立,有暴力,有去社會化的環境,但是,我想談的還是抽離出來的人性的掙扎和鬥爭。這是中國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也是時代的一種標誌,它自然而然地反射出時代的東西。
平常聊天也有人問說,寧浩你所有的作品當中,有沒有一個共同主題?我說除了《綠草地》以外,所有的都在談一個東西,就是欲望。我們是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後的一代人,這一代人最大的變化就是不談理想,不談信仰,不談政治訴求,整個的推動力都是個人慾望與社會欲望,所有的矛盾都是個體欲望與集體欲望的矛盾,我覺得現在問題太簡單了,就是利益訴求,簡單得簡直有點奇怪。所以,《無人區》也不外乎就是談這么個事情,談談人性。
其實《無人區》結尾最早也不是這樣,原來結尾就是毀滅,死亡,所有的終極方向都將走向死亡。但我最後留了一個余男把那個人殺了,還挺複雜的。我原先寫的余男這個角色是一直沒有反抗、沒有力量的一個角色,她是被暴力所壓制的,而到最後,徐崢那個角色的死催生了這個女性的暴力,她最終把那個壞人給殺掉了。可是這樣的東西就不可能通過了,因為最後解決問題的終極手段是暴力,雖然事實是這樣。所以就在那兒轉了。我這個片子裡其實混雜了兩個命題,善惡和救贖,最後就拿救贖的命題來談這個東西,就是你走到這兒,你走到如此邪惡的境地,你只有全部奉獻才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死而後生。其實我個人覺得,從這個修正的版本來說,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說的就是惡有惡報和你必須要救贖你自己,你必須做出更大的犧牲,其實這是主流價值觀。

後記

林旭東
老實說,在寧浩的影片中,迄今最打動我的還是那部《香火》——讓我欷歔的是,作為一個新人,寧浩對敘事的拿捏,不緊不慢,娓娓道來,隨著結尾的戛然而止,讓人悠悠地生出一股惆悵:時代進步,人物掙扎,道德異化,信仰淪落,又不盡然。
寧浩是個對自己的生命經歷時有感悟的人,生活中的種種遭遇,都會點點滴滴地積澱在他的經驗世界裡釀成創作的素材,一旦靈感閃現,他就在銀幕上創造出了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臉譜化的概念衍生物。據說寧浩常常手不釋卷,只是任何一種現成的理論恐怕都難以和我們當下的現實完全重合。歌德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永遠是灰色的。”在兩者之間是一片曖昧地帶,藝術家在此安營紮寨,辛勤耕耘,以修補彌合我們被扯得七零八落的現實存在。

序言


寧浩
一白張云:黃金上映,應當聒噪,不然市亂聲雜,恐無人問津。
余私下尋思:寫字在今天已非神聖不可侵犯之特權,因文字漸現原始,日趨式微,造紙也被冠以高碳重罪,不知“書”尚能存世幾許?不如趁火打劫,藉機也出他一本“紙書”,也好能在紙落得膠片一般下場之後當作古董!小人之心昭昭。
現如今立傳者多如牛毛,我倒無心參合。恐怕我的傳寫出來也索然無味,精彩不及列位,還招自個噁心。恰巧林旭東先生願來敘舊,倒不如敗火的吹場牛逼,扯場閒蛋,聊博一笑。
說文字式微,倒不是心存不敬,實在是覺得識字甚苦,寫字甚苦,讀字甚苦,乃我等生靈生命之初第一苦事,自從文字誕辰,系疙瘩的草繩便只用來綁草綁牛綁人了。如今影像之術與網路電腦之輩勾結,信息之巨大,傳輸之便捷,逐漸侵占文字之舊有功能。讀圖易於讀字,文字乃邏輯學符號學之複合,習之不易,觀之不直,溝通容易曲解,有圖有聲相對直觀簡單,也不分國家地區。此一學問也逐漸降下門檻,人人皆可為之,電影之術也會從特定之娛樂藝術形式轉化為民間通用語言,救萬民於識字之苦,豈不是萬民之幸?願文字早日去綁草綁牛,莫再綁人。雖顯殘忍,但人類之成長一如個人之成長,唯有犧牲,方可向前邁進!
好了,扯完這些大不敬的蛋,開始用文字記錄與林先生的聊天吧,觀後歡迎恥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