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行三傑

“淨行三傑”金少山金少山,京劇淨行演員。 金少山幼年從父學藝,工銅錘花臉,兼宗何桂山。 金少山《白良關》1922年冬,上海約梅蘭芳旅滬公演,《霸王別姬》中的霸王一席,難於物色。

淨行三傑

淨行三傑
金少山號稱“十全大淨”、“金霸王”,身材魁梧雄偉,嗓音寬厚洪亮,本工正淨,特擅“黑頭戲”(包拯戲),亦兼演副淨。他的演唱,黃鐘大呂、聲震屋瓦,極有氣勢,是京劇舞台上以花臉挑班掛頭牌的第一人。
郝壽臣雖然號稱“架子花臉銅錘唱”,演曹操戲有“活孟德”之譽,與金少山並稱“黑金白郝”(“白”指曹操勾水白臉)。在二、三十年代群雄並起的京劇舞台上,郝壽臣是創演淨行新戲、大戲最多的一位藝術家。他藝兼金(秀山)、黃(潤甫),是花臉行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侯喜瑞則專攻架子花,全面繼承了黃潤甫的藝術,而又兼收並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表演工架邊式大方,兼具雄健與嫵媚之美;念、做並重,長於細緻而誇張地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態,極其傳神。
至四十年代,淨行三傑相繼退出了舞台,繼之而起的就是裘盛戎、袁世海了。

人物簡介

“淨行三傑”郝壽臣
郝壽臣(1886—1961),北京人。其唱私淑金秀山,做工宗法黃潤甫,形成了架子花臉銅錘唱的風格。與金少山侯喜瑞鼎足而立稱“淨行三傑”。擅演《賽太歲》《打龍棚》《荊軻傳》《野豬林》《牛皋招親》,尤精曹操戲,有“活孟德”美譽。建國後任教,1952年任藝培戲曲學校(北京市戲曲學校前身)校長。一生收徒七人,他們是樊效臣、王永昌、唐景一、袁世海、李幼春、周和桐王玉讓。
“淨行三傑”侯喜瑞
侯喜瑞,字靄如,河北衡水人,生於北京,回族。侯喜瑞5歲時,其母病故,父子三人相依為命,生活甚是淒涼。9歲時經勾順亮介紹進入喜連成科班。喜連成科班當時只是籌建階段,學生僅有二十幾人。入科後排名“喜瑞”。侯喜瑞坐科7年。出科後,每日戲完,必到各大班中去觀摩黃潤甫演出,有時間的話,還要溜到後台,看黃三勾臉扮戲。他對黃派藝術整整無間寒暑的窺伺了五六年之久,經蕭長華的提攜與舉薦,拜黃潤甫為師。得到黃的真傳。
侯在嚴承師教的基礎上,又根據自身的條件揚長避短,在即保留了黃派藝術風格的前提下,進一步發展和豐富,形成了新的藝術風格、即為世人所稱的“侯派”。與身材魁梧的金少山郝壽臣三足鼎力,成為淨行三傑,有“南金北郝老侯爺”之譽。
侯喜瑞不僅好學不倦,而且是悔人無厭。在他剛一出科還沒有擔任助教,便時常給二科師弟們說戲到了大三科學生入學,他已是正式助教,幫助蕭長華排戲、教戲。1918年,離開富連成搭班唱戲。直到1922年,在高慶奎的慶興社替郝壽辰演《七擒孟獲》魏延,這才脫穎而出,從此一帆風順,成了一位名架子花臉。
五十年代中期,某次中和戲院上演大合作之<戰宛城>,侯爺之曹操,孫毓堃之張繡,筱翠花之鄒氏.演至末場曹軍大敗,亂軍中張郃與曹操牽馬,曹欲帶鄒氏同行,張郃道:"軍中不帶婦人."侯爺之曹操現場抓哏:"別介!這是我師弟,得帶他一塊走才是."台下轟然大笑。
“淨行三傑”金少山
金少山,京劇淨行演員。本名義(一說作仲義),又名少山。滿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時京劇名淨金秀山之三子。誕辰:1890年,光緒十六年(庚寅);逝世:1948年8月13日,農曆戊子年七月初九日。
金少山幼年從父學藝,工銅錘花臉,兼宗何桂山。同時,他從韓樂卿習練武功把子,學架子花臉戲;“倒倉”後又向何通海學得不少如《慶陽圖》、《太行山》一類的開場戲;還從屈兆奎學了一些非正工花臉所演的如《秦淮河》、《雙沙河》等詼諧戲,以應付搭班之需要。在這期間,他隨父演出於北京各戲院。他正式投拜的業師乃是唱小生的德珺如,因其父與德交誼深厚,又是後者將他薦入伶界作正式演員的,遂拜德為“帶道師”。
金少山初登舞台於楊香翠所主持的寶勝和班,該班主演有武生黃月山等人。1911年改入雙慶班,1914年又搭鴻慶、永慶各班,與梅蘭芳、朱素雲、謝寶雲合演《岳家莊》,與王瑤卿合演《金猛關》,與程繼先榮蝶仙合演《秦淮河》,與韋久峰合演《審刺客》,與其父合演《白良關》、《洪羊洞》、《穆柯寨》。當時,北京菊壇名角如林,像他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後生,不易得到大展才華的機會,當時的金少山尚為土內明珠,猶未耀彩。
金少山幼年跟父親學戲並和父親同台演出。1912年他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於新新舞台,就是和他父親一起隨譚鑫培南來的。11月14日首場,譚鑫培演《失·空·斬》,金秀山扮演司馬懿,金少山扮演馬謖。當時,金氏父子在《白良關》中分飾尉遲父子,在《洪羊洞》中分飾孟良、焦贊,都曾在京劇界留下美談。金少山還得到過他的太老師何桂山許多親傳。尤其是他那精美、大方的臉譜,主要師法何桂山。父親謝世後,金少山在北京幾乎不能自立,遂往煙臺等外地演出。及至嗓音轉好,於1922年輾轉到達上海,先後隸丹桂等一台、共舞台任長期坐包演員(為外邀演員充當配演,俗稱“班底”而非“底包”),絕少知音。在這裡,他遇上了許多藝事優秀的合作者,如林樹森白玉昆等。由於這種機緣,他又學會和新排了不少劇目,大大充實了腹笥,拓寬了戲路。《審七長亭》就是在這期間向劉永春學的,後來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金少山《白良關》
1922年冬,上海約梅蘭芳旅滬公演,《霸王別姬》中的霸王一席,難於物色。正當為難之際,恰逢王瑤卿剛由滬返京,他便推薦了金少山金少山的戲由大管事李春林為他說戲監排,臨期一經登台場,以其魁碩修偉的身軀,寬額豐頤的扮相,叱吒風雲的氣勢,聲若洪鐘的唱念,將西楚霸王的風采再現於舞台,轟動了上海灘。自此,他的聲望與日俱增。1937年他重返京華,自組“松竹社”挑梁奏藝,開花臉掛頭牌先例,2月14日,在華樂戲園首場演出《連環套》,引起了巨大轟動。這是京劇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淨行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周瑞安張榮奎陳少霖、李多奎、姜妙香、王福山等名伶為佐,松竹社多年不衰。並與梅蘭芳孟小冬馬連良、譚富英等合作演出。1943年他再到上海出演於皇后大戲院,門口的“客滿”牌,竟達六個月之久不能摘下。金少山直到辭世,雄踞淨行首席,譽滿大江南北。其技藝出類拔萃,被譽為“十全大淨”,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項羽的藝術形象,故而又有“金霸王”之美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