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59.7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2.712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962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3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5畝,主要種植蘋果、紅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850畝,其他面積200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825.5畝,有效灌溉率為78.3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2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6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9戶;建有小水窖256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5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2.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4.47萬元,占總收入的44.20%;畜牧業收入73.6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45頭,肉牛81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22%;第二、三產業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15.78%;工資性收入56.35萬元,占總收入的12.18%。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5人(占勞動力的4.63%),在省內務工83人,到省外務工22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4.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2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冬桃產業。擁有企業3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1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2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91人。海東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副書記組成,下設利見、獨古當等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115人。
人文地理
拉市海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西10公里處,湖區面積160公頃,是雲南省唯一的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雲南省有意在本世紀末將拉市海建成集旅遊觀光、科學考察、自然保護為一體的國家級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這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多元文化共存的高原淨地,正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攝影家、鳥類學家、人類學家、旅行家和生物資源專家到拉市進行考察研究。拉市正在世人的聚集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回了茶馬古道上曾經的輝煌,成為納西人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後一個精神家園。海東村坐落在拉市海東邊,海東村是典型的納西族聚居村寨,村內民風淳樸,納西文化底蘊豐厚。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56戶,共鄉村人口2279人,其中男性1137人,女性1142人。其中農業人口2271人,勞動力1061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2279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71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