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世界巨富航業大亨卡爾·斯特龍伯格(尤爾根斯·庫爾特飾)為征服世界, 滿足他自己的野心,建立了一座“海底城”。他高薪聘請科學家發展潛水艇跟蹤系統,將英、蘇核子動力潛艇占為己有,並將其配置的核子飛彈對準紐約和莫斯科,準備一口氣消滅兩個超級強國,雄霸世界。正當英、蘇雙方因核子潛艇離奇失蹤。英國方面派出007號情報員詹姆斯·邦德(羅傑·摩爾飾)去查明真相,而蘇聯方面則派出了代號“X3”的女特工安雅少校。循著線索來到埃及開羅的詹姆斯·邦德發現掌握著潛艇追蹤系統信息的聯絡人相繼死去,而邦德也遭到“大鋼牙”等眾多殺手的追殺。一場場交鋒之後,007與蘇聯女情報員一起來到海底基地,經過鬥智鬥勇的生死之戰後,終於毀掉了海底基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羅傑·摩爾 | 詹姆斯·邦德 | |
芭芭拉·貝芝 | 安雅·阿瑪索瓦少校 | |
尤爾根斯·庫爾特 | 卡爾·斯特龍伯格 | |
卡羅琳·莫羅 | 娜奧米 | |
理察·基爾 | 大鋼牙 | |
羅伯特·布朗 | 海軍上將哈格·里夫斯 | |
伯納德·李 | M | |
Walter Gotell | 果戈里將軍 | |
Geoffrey Keen | 弗雷德里克 | |
戴斯蒙德·萊維林 | Q | |
露易絲·麥斯威爾 | Miss Moneypenny | |
安東尼·弗瑞斯特 | USS Wayne Crewman | |
喬治·巴克 | Captain Benson | |
Michael Billington | Sergei Barsov | |
Olga Bisera | Felicca | |
Edward de Souza | Sheikh Hosein | |
弗農·多布切夫 | Max Kalba | |
Valerie Leon | Hotel Receptionist | |
Sydney Tafler | Liparus Captain | |
納丁·沙瓦哈 | Aziz Fekkesh | |
Sue Vanner | Log Cabin Girl | |
Eva Reuber-Staier | Rubelvitch | |
Marilyn Galsworthy | Stromberg's Assistant | |
Milton Reid | Sandor | |
Cyril Shaps | Dr. Bechmann | |
Milo Sperber | Prof. Markovitz | |
Albert Moses | Barman | |
Rafiq Anwar | Cairo Club Waiter |
職員表
製作人 | 艾伯特·R·布洛柯里、William P. Cartlidge |
原著 | 伊安·弗萊明 |
導演 | 劉易斯·吉爾伯特 |
副導演(助理) | Ernest Day、約翰·格蘭、Chris Kenny、Terence Churcher、Michael Stevenson |
編劇 | Christopher Wood、理察·麥鮑姆 |
攝影 | 克勞德·雷諾瓦 |
配樂 | 馬文·哈姆利奇 |
剪輯 | 約翰·格蘭 |
選角導演 | Weston Drury Jr.、Maude Spector |
藝術指導 | 肯·亞當 |
美術設計 | 彼得·拉蒙特 |
布景師 | Hugh Scaife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
| |
| |
|
幕後花絮
1.片中巨型油輪中美國潛艇的編號是593,該編號屬於美國海軍USS Thresher核攻擊潛艇,1963年這艘潛艇在水下爆炸沉沒。
2.該片的拍攝一度被延誤,因為1965年《007之霹靂彈》的編劇兼製片人凱文·麥克格羅瑞(Kevin McClory)起訴製片方剽竊自己名為“彈頭”的劇本,因為該片中包括核潛艇在內的一些情節和他的劇本有相似之處,他的起訴被最終駁回。
3.該片中提到了邦德過去的第一部007影片,包括如何從皇家海軍進入英國情報局、他的婚姻和妻子特蕾西的死等等。
4.該片是第一部用杜比立體聲製作的007電影。
5.在影片於1975年的籌拍時期,哈里·薩爾茲曼(Harry Saltzman)賣出了自己在007系列影片中的股權。
6.該片與1962年4月18日伊安·弗萊明出版的第10本007小說同名。儘管如此,該片只有片名和兩個人物是出自弗萊明的這本小說,由此成為具有原創故事的第一部007影片,後來影片劇本被克里斯托佛·伍德(Christopher Wood)改編為小說,取名為“James Bond,The Spy Who Loved Me”。
7.羅傑·摩爾表示,滑雪板是造成特技演員Rick Sylvester遭遇跳傘事故的罪魁禍首,因為滑雪板阻礙順利開傘。
8.在劇組赴埃及拍攝期間,食品供給意外中斷,製片人艾伯特R·布羅克裡帶著幾名劇組人員開著吉普車進城採購,這位廚藝不錯的製片人用臨時採購的原料為全體劇組成員烹製出一頓美味大餐。
9.蓋伊·漢彌爾頓是該片導演的最初人選。
10.該片是交代M名字“Miles”的唯一的一部007影片。
11.在女主角的選擇上,製片方嘗試著邀請一些女演員來試鏡但都不甚滿意,芭芭拉·拉赫通過朋友的引薦原本只打算在007電影出演一名小角色,但無心插柳般地卻成為女一號。
12.影片拍攝投入為1350萬美元,其中的100萬被用於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攝影棚,以拍攝出巨型油輪的內景。
13.影片上映之後,白色蓮花Esprit跑車的訂單驟然增多,以致等上3年才能提車。
14.電影片尾出現的戰艦是“無畏”號驅逐艦。
15.格雷·安德森(Gerry Anderson)曾威脅要起訴製片方採納了自己的提議,後來訴訟風波以製片方支付費用而平息。
16.該片中出現的交通工具包括用蓮花Esprit S1改裝的潛水車,Arctic Enterprises Wetbike水上摩托,川崎Z900摩托,水翼快艇,Shark Hunter微型潛艇,貝爾206 Jet Ranger直升機,福特Taunus,Liparus油輪,Westland HH-3 Sea King直升機,Westland Wessex HC Mk 2直升機和福特Cortina 2.3 Ghia等。
17.洛伊斯·奇利斯(Lois Chiles)是扮演安婭的最初人選。
18.詹姆斯·梅森是扮演卡爾的最初人選。
19.當007開車上岸時,指著車的男孩是扮演“鋼牙”的理察·基爾(Richard Kiel)的兒子。
20.在拍攝片頭的滑雪場景時,劇組支付給特技演員Rick Sylvester3萬美元。
21.影片拍攝期間,攝影師的視力出現問題,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完全保密的情況下被請來指導照明。
獲獎記錄
獎項 | 時間 | 類型 | 對象 | 結果 |
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 | 1978年 | 最佳藝術指導 | 肯·亞當、彼得·拉蒙特、Hugh Scaife | 提名 |
最佳原創歌曲 | Marvin Hamlisch、Carole Bayer Sager | 提名 | ||
最佳配樂 | 馬文·哈姆利奇 | 提名 |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5年春天, 製片人考比·柏考利和哈利·薩斯門開始籌拍第十部詹姆斯·邦德電影《007之海底城》,並打算繼續請導演蓋·漢彌爾頓執導該片。但哈利·薩斯門在其他生意上的投資讓其背負高額債務,抵押的公司股票被瑞士銀行全部沒收。這些問題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響到007電影的拍攝。因為債務糾紛的影響為《海底城》工作的導演蓋·漢彌爾頓決定退出,考比·柏考利找來了曾有過執導007電影經歷的路易斯·吉伯特接過導筒。製作方原本預期在真正的油輪之上拍攝影片的打鬥戲和爆炸戲,並在南非找到一艘業已卸完貨的油輪。但出於安全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最後還是放棄了原來的計畫。因為一天五萬英鎊的保險費即使對於007電影來說也過於昂貴了。為了創造影片的獨特風格,製片方請來了奧斯卡得主同時也參與了五部007電影設計的肯·亞當擔任設計總監完成場景的設計工作。
拍攝過程
《海底城》從1976年8月31號開始正式拍攝, 地點是松林片場中肯·亞當為蘇聯將軍設計的辦公室。同年9月15號,導演路易斯·吉伯特開始指導大鋼牙“理查·奇爾”拍戲。而特技指導鮑布·西蒙斯更是親身上陣代替理查·奇爾完成了頭撞真玻璃飛出火車車廂的動作特技。以此同時,第二攝製組的導演厄尼·戴正在義大利的薩丁尼亞拍攝影片中一輛全新手工製作的蓮花跑車出場的戲。為了找到第二輛一模一樣的蓮花跑車劇組甚至借來了當時蓮花公司董事長查普曼的專車。第二攝製組除了完成跑車的戲份外,還在巴拿馬拍攝油輪模型和海底城模型幾可亂真的出場戲。而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第一攝製組遠赴埃及並從好萊塢請來優秀的視覺效果設計師來配合拍攝。但埃及糟糕的食物卻讓整個劇組嘗盡了苦頭。唯一的製片人考比為了鼓舞士氣親自下廚為工作人員烹煮意大利麵,當然原料得從開羅空運到拍攝地。雖然遭遇挑戰但拍攝仍在繼續,肯·亞當繼《雷霆谷》之後在松林片場完成另一巨大場景(油輪)的搭建。因為布景過於龐大,肯·亞當也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便請來了導演庫布里克來看看布景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庫布里克非常低調地為肯·亞當提供了建議。這個巨大布景在1976年12月5號正式啟用,前英國首相威爾森爵士主持了揭幕儀式。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地區 | 上映時間 | 地區 | 上映時間 | 地區 | 上映時間 |
英國 | 1977年7月7日 | 美國 | 1977年7月13日 | 香港 | 1977年7月21日 |
丹麥 | 1977年8月12日 | 挪威 | 1977年8月16日 | 西德 | 1977年8月25日 |
瑞典 | 1977年9月17日 | 芬蘭 | 1977年9月23日 | 西班牙 | 1977年10月3日 |
法國 | 1977年10月12日 | 阿根廷 | 1977年10月27日 | 義大利 | 1977年11月25日 |
南非 | 1977年12月9日 | 荷蘭 | 1977年12月15日 | 日本 | 1977年12月24日 |
(參考資料)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Danjaq Productions | CBS/Fox | 聯美電影公司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 Gativideo | 美國廣播公司 | |
Eon Productions Ltd. |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Ltd. | Les Artistes Associés S.A.B. | C.B. Films |
HBO有線電視頻道 | United Artists | Tuschinski Film Distribution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該片的成功在於道具的革新和正反兩派角色的出色表演 ,影片中開場的滑雪跳躍特技,蓮花跑車潛入海底變成潛水艇並擊落敵方直升飛機等場景,以及由芭芭拉·巴赫扮演的邦女郎阿瑪索娃都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之印象,而理查·基爾扮演的“大鋼牙”更成為007電影中最受歡迎的反派角色之一。(《滾石》《Variety》《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讀者報》評)
該片是一部優秀的邦德電影,視覺效果上比起前作有了大的革新,羅傑·摩爾繼續不辱使命,對邦德一角的掌控力可說是爐火純青,帶有科幻色彩的劇情套路很對觀眾的胃口,反派大鋼牙的表演不遜於邦德,羅傑·摩爾作為邦德的第三次亮相無疑是他的最佳選擇。(《紐約人》《帝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