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義
村裡有一條溪,村民們在溪兩岸生活,故取名洑溪。
歷史沿革
宋至清屬十都。1949年前稱達東鄉泮洋保,洑溪保,達埔鄉,洑溪保,新中國成立後稱第七區洑溪鄉,1958年公社化為洑溪大隊,1984年改稱洑溪村民委員會。
村貌與經濟
幾年來,村民大多從事種植業(茶葉、食用菌、蘆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6700元,通過逐步推行舊村改造,大多數村民都住起樓房,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村道兩旁有商店,超市,推動本村的社會經濟和各項工作的進展,2008年被評為鎮先進單位。
洑溪村隸屬於福建省永春縣達埔鎮;東鄰石鼓鎮,溪接光烈村,南依新溪村,北接東園村。洑溪行政村區域面積約6.5平方公里,下轄泮洋、炙德、圳古、大侖、尾厝五個自然村,共有1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998戶,人口358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100畝。
村裡有一條溪,村民們在溪兩岸生活,故取名洑溪。
宋至清屬十都。1949年前稱達東鄉泮洋保,洑溪保,達埔鄉,洑溪保,新中國成立後稱第七區洑溪鄉,1958年公社化為洑溪大隊,1984年改稱洑溪村民委員會。
幾年來,村民大多從事種植業(茶葉、食用菌、蘆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6700元,通過逐步推行舊村改造,大多數村民都住起樓房,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村道兩旁有商店,超市,推動本村的社會經濟和各項工作的進展,2008年被評為鎮先進單位。
宜豐縣潭山鎮洑溪村位於潭山鎮西南耶溪河畔,距宜豐縣城26公里,大廣高速(天寶鄉入口處3公里),土地總面積2平方公里,水田1700多畝,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九十五。
福建省永春縣洑溪學校,為公辦全日制學校,位於泉州市永春縣達埔鎮洑溪村,創建於1953年。學校現有學生178人,教職工11 人。學校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現有校舍面積2150平方米,體育場地5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物...
常德市武陵區轄鎮。地處常德市西郊,沅水下游北岸,東與護城鄉毗鄰,西與桃源陬市鎮接壤,南瀕沅水連丹洲,北抵鼎城區灌溪鎮。截止2003年底,下轄9個行政村和...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 社會事業宜興市湖父鎮洑西村位於陽羨生態旅遊區的西南面,緊靠竹海風景區,兩條旅遊線穿村而過,交通便利,由城澤、龍山、廟乾、油車、九龍五個村合併而成。
基本內容 龍山大樟溪,中國福建省中部閩江下游最大支流,發源於德化縣赤水鎮的戴雲山,源頭為國寶溪,德化至南埕稱滻溪,南埕以下稱大樟溪,有後亭溪、潼關溪等匯入;至閩侯縣江...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水利概況 流域概況洑水灣鄉,距縣城32公里,面積9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伏水灣。湘黔鐵路和1802省道過境。1956年為伏水灣鄉,1961年為公社,1984年復改鄉。
基本簡介 地理資源 建置沿革 產業開發 下轄村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
概括說明 區域分布: 公布撤銷 名鎮名單 名村名單三星村位於常德市武陵區北大門,東與該鎮楊橋村相臨,南抵岩橋村,西抵全美、白合,北與鼎城灌溪鎮接壤,207國道貫穿全村,“三馬”路通過漸河橋直達河洑山。三...
洑口廟古稱威顯廟始建於唐代,是古代福州名廟之一,更有永福(唐永泰年間永泰縣諱年號改稱永福縣)第一廟之稱。南宋宰相梁克家所著《淳熙三山志》里便有記載。嘉祐...
歷史簡介 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