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
英文名稱:Palaces and Parks of Potsdam and Berlin
編號:516-009
分別於1990、1992、199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 (Ⅱ) (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擁有500公頃的公園和150座從1730年到1916年期間建造的建築物波茨坦宮殿和庭院的結合構成子一個藝術體系。它的唯一感覺就是折衷的自然性。它一直延伸到伯林-采倫多夫區,並且宮殿和庭院把哈弗爾河和格列尼克湖連線起來。位於桑圖謝-蘇西宮殿的伏爾泰宮是1745年到1757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在位其間修建的。
簡介:
位於德國波茨坦州的波茨坦與柏林的宮殿和庭院,建於普魯士弗雷德里希二世時。國王弗雷德里希親自參與了宮殿的建築,著名的孔雀島就位於附近,《波茨坦協定》的簽署地——采茨利霍夫宮也位於此地。波茨坦與柏林的宮殿和庭院先後於1990年和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波茨坦位於中德北部的侵蝕山脈和冰川區內,距離柏林10公里。柏林納森林和哈維爾河形成的一系列湖泊和池塘,為波茨坦的宮殿和庭園提供了優越的自然資源。這個地方的歷史,人們最早能追溯到公元10世紀。這裡在歷史上曾經是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心,現在是柏林地區的主要城市。
公元10世紀,斯拉夫部落占據了波茨坦地區;公元12世紀,阿斯卡尼亞王朝在這裡設城建立了統治。在中世紀時期,霍亨佐倫人遷徙到布蘭登堡平原,這是波茨坦在歷史上的轉折點。1617年,他們在波茲坦建造城堡,作為他們的居住地。30年戰爭(1618~1648年)以後,統治者弗里德里希•威廉(1620~1688年)在這裡建造宮殿,重建了城市。1685年,波茨坦敕令頒布以後,胡格諾派教徒和荷蘭人源源不斷地湧入城市,他們也與波茨坦的繁榮有很大的關係。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1713~1740年)統治時期,城市的主要功能加強了,建立了法國教堂和荷蘭居民。在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時期,波茨坦進入其興盛期,它成為普魯士事實上的首都。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熱衷於藝術與文學,他促成了無憂宮庭園和宮殿的發展。7年戰爭(1756~1763年)之後,他建造了包括新宮殿在內的許多建築。19世紀,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1840~1861年)在無憂宮庭園內增建了7座建築和庭園。其他的庭園和公園整體因此也增加了空間。波茨坦是城市設計中的傑作,它根據自然背景,從有利的視覺角度來組織城市中園林和宮殿建築,在設計中運用了對稱和自然的原則,後者借鑑了英式花園的風格。儘管建築樣式豐富和風格多樣,整座城市仍然保持著和諧。除了巴洛克或古典風格,這裡還有洛可可風格,無憂宮庭園正是這種混合風格的卓越典範。克諾貝爾斯多夫、辛克爾和萊內,這些著名的藝術家使19世紀盛行的復古主義在早期的無憂宮庭園建築中留下了足跡。
波茨坦的別墅和庭園是卓越的藝術成就,其折衷主義的運用和大膽的創新意識使其更具獨特。一系列的建築和景物傑作建築在狹小的空間內,各個建築的迥異風格並沒有破壞整體布局的和諧,它的設計思想逐漸地跨越了時間……
波茲坦是18世紀歐洲城市和藝術時尚的結合,城堡和庭園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它們大大地影響了奧德河東部的建築藝術的發展和空間的拓展。是建築創新和園林藝術的典範,同時也是歐洲內部的君權觀念的體現。
現存的宮殿有桑斯西宮(另一資料譯為“聖斯西宮”)、古里尼凱宮、沙爾勞騰霍夫宮、巴貝貝爾克宮及采茨利霍夫宮。庭院有魯斯特庭院、孔雀島等。
桑斯西宮:桑斯西宮是弗雷德里希的夏季行宮。宮殿的基本構思是國王弗雷德里希親自提出的。宮殿里至今還保存著他親手繪製的兩張圖紙。桑斯西宮是德國洛可可式建築的傑作。西側是供來賓居住的房間,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在這裡居住了3年;東側是國王的私人房間。
王子宮殿有三座,分別是古里尼凱宮、沙爾勞騰霍夫宮和巴貝貝爾克宮,它們是1769年,國王修建的冬季行宮,宮內有200多個房間。三座宮殿建築風格各異。古里尼凱宮是羅馬風格,沙爾勞騰霍夫宮是義大利古別墅風格,巴貝貝爾克芒是新哥德式風格。
魯斯特庭院:魯斯特庭院圍繞著桑斯西宮,有狩獵場、菜園和草坪。
孔雀島:孔雀島位於柏林西南端的哈佛爾河中(另一資料譯為“哈弗爾河”)。1795年起,這裡先後修建了具有羅馬風格的宮殿,以及玫瑰園和橡樹林。庭院裡放養了許多孔雀,島也因此而得名。
著名的《波茨坦協定》簽署地采茨利霍夫宮建於1791年。這原是普魯士國王為其妹妹和妹夫建造的一座宮殿,後來,一位富商將其買下,並改為別墅。1945年8月2日蘇、美、英三國領袖在此簽訂了有關處理戰後德國原則的《波茨坦協定》。采茨利霍夫宮也因而載入史冊。進入大門後的正面大廳是簽約的所在地,廳內中央有一個大圓桌,三把大扶手椅分放在圓桌周圍,桌上則插放著蘇、美、英三國國旗。與會三國的高級官員入座的靠椅位於扶手椅之間。廳的上部設有樓廊,供當時各國記者用作新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