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子

油柑子

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余柑子的果實。葉下珠屬全世界有500餘種;中國有30餘種,其中11種入藥。本品為灌木或小喬木。生於荒郊、丘陵地上。廣布於熱帶亞洲,我國南方普遍產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油柑子 油柑子

油柑子,有些地方也叫牛柑子或余柑,大戟科,落葉小喬木,單葉,條狀長圓形,互生在很細的小枝上,二列狀,寬線形,長橢圓形。葉綠、無柄,很象羽狀複葉,花小,單頂叢生,黃色或乳白色。花期,春天,果實盛產在夏季。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8m。老枝灰褐色,多分枝,小枝纖細,被銹色短柔毛,落葉時整個小枝脫落。單葉互生,幾無柄,托葉線狀,通常緊密排列成2列,極似羽狀複葉;葉片長圓形,長約1~2cm,寬3~6mm,頂端鈍,基部圓或偏斜,全緣,無毛。花單性同株,細小,黃色,3~6朵簇生於葉腋,每簇具多數雄花和1朵雌花;萼片6;雄花花盤具腺體6,分離,三角形,與萼片互生,雄蕊3,花絲合生,無退化子房;雌花花盤杯狀,邊緣撕裂狀,包圍子房達一半以上;子房3室。蒴果球形或扁圓形而帶6棱,初為綠色,成熟時淡黃色,有時帶紫紅色;乾後常開裂成6爿。種子6枚,外種皮稍堅硬,亮褐色,略帶三棱形,具3個突起。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油柑子樹 油柑子樹

本品為灌木或小喬木。生於荒郊、丘陵地上。

分布範圍

廣布於熱帶亞洲,我國南方普遍產之。

歷史

油柑子 油柑子

油柑子原名菴摩勒,始載於唐《新修本草》,雲“樹葉細似合歡,花黃,子似李柰,青黃色,核圓作六七棱”。《圖經本草》載:“菴摩勒,余甘子也,生嶺南交廣愛等州,今二廣諸郡及西川巒界山谷中皆有之,……啖之,初覺味苦,良久更甘,故以名也。”所述即指此種無疑。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果實肉質,球形,成熟時成赤黃色或淡黃色,可以生吃,也可用糖或者鹽醃製後食用,它具有去油、助消化、化痰、潤肺清嗓、生津消渴之功效。

採集期

全年采根,七月采果。

自采地點

家種、野生山崗。

性味

性微涼、味先苦後甘。

功能

降火清熱、除痰散毒、涼血。

油柑子 油柑子

1、小兒咳嗽,配伍用;

2、小腸疝氣,配伍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