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河陽花鼓戲
所屬地區: 河南 · 焦作 · 孟州市
遺產編號:Ⅴ-15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焦作市孟州市
遺產級別: 省
孟州市古稱河陽,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里。千百年來,在這塊熱土上,厚重的文化因子,傳承著鄉野的氣息和書卷的墨香,也創造描繪出河陽花鼓戲這道風情濃郁的靚麗彩虹。
歷史淵源
河陽花鼓戲是河南地方稀有劇種之一,由清同治年間孟州市趙和鎮大馬溝村劉同德、王世芝等人,根據宋、元以來流行於中原一帶的踩高蹺、劃旱船等民歌小調,自設唱腔,所創的具有濃郁地方民歌風格的一種戲曲劇種。流傳程度
花鼓戲班成立之後,逐漸向外傳播擴大,至清末民初時,此劇種已有相當規模。僅孟州境內就有民間花鼓戲團50多個,並流行於溫縣、沁陽、濟源、博愛、焦作、嵩山、臨汝、魯山縣等地,上演劇目近百個。每逢演出,觀眾人山人海,喝彩聲接連不斷。花鼓戲在孟州境內家喻戶曉,婦孺能吟,普及率頗高,從家庭院舍到田間地頭,到處都可以聽到花鼓戲的哼唱聲。至今還流傳著“人們去鋤地,唱的是花鼓戲;在家紡線條,哼的是花鼓調”等俗語。演唱形式
河陽花鼓戲的唱腔多用“哼”音唱出,按照曲調填詞,凡是一字多個唱音時,各字音的連線用“哼”音唱出,因此,花鼓戲亦稱“哼哼戲”、“哼曲戲”。其唱腔、話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牌主要有:疊落、滿舟、太平年、銀扭絲、剪剪花、背宮、陽調、滿江紅、靛花調、疊斷橋、磕瓜子等14種,每一首曲子都如同一首風情濃郁的民歌,曲調細膩、規範、抒情、委婉動聽,大都取材於民歌小調,根植於民間,宜於傳唱,屬於聯曲體的戲曲音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