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2日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
1993年5月12日,再現7000年前我國南方史前文明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在寧波餘姚河姆渡鎮開館。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河姆渡遺址總面積4萬平方米,經過兩次局部發掘,共出土骨、石、木、陶等各種文物7000餘件,還發現大量栽培稻穀和木建築遺蹟。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它的發現,不但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傳統傳說,許多考古學者還依此認為河姆渡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木構水井;世界上最早的木製水上交通工具;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了大量豐富的陶器,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擺在博物館的陳列櫃裡,它的出土,使人類使用生漆的歷史一下子提早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人在藝術世界裡同樣也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河姆渡的驚人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導致了對中國史前史的修正,以及對華北、華東兩種文化共存的承認。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位於遺址西北側,是1991年國家和地方共同出資興建的,占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館舍共有6幢建築,品字形布局,根據博物館功能要求,分為展廳、庫房、業務行政用房3個部分,單體間有走廊相通,體現有分有合,離而不散、聚零為整,渾然一體的建築格局。博物館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長6.5米、高1.8米的匾額,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八個大字金光閃閃。 建築形式設計上,依據河姆渡文化“乾欄式”建築“長券、短檐、高床”的特點,依託456根樁基,構築成高於地面的架空層,坡層頂面上5-7組交錯構件,象徵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術,序廳屋頂形式似一隻展翅翱翔的鯤鵬,表現河姆渡先民愛鳥、崇鳥的文化信仰,建築構件中最長的梁長34米,重80多噸,仿古而不泥古,氣勢宏偉。建築色彩方面,屋面選用咖啡色陶製波形瓦,外牆用無光無油陶土毛面磚,給人古樸、粗野的感覺,但室內裝飾則是鋁合金門窗、噴塑牆面、大理石、磨石子地坪,在乳白色筒狀吸頂燈的照射下,有一種浪漫情調,顯示設計者的原始建築風貌和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的獨特構思。 |
相關詞條
-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河姆渡鎮浪墅橋村,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1973年,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
發展歷史 建築布局 館藏文物 文物保護 所獲榮譽 -
新樂遺址博物館
新樂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1986年7月成立。該館收藏新樂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近萬件。種類有陶器、打制...
簡介 一展廳 二展廳 象徵新樂文化的石碑 歷史傳承 -
河姆渡鎮
河姆渡鎮水陸交通便捷,距寧波機場、北侖港口35公里,滬杭甬高速公路、鐵路、杭甬運河均穿越境內,其中距滬杭甬高速公路大隱道口僅8公里。鎮內郵電通信、電力、...
鄉鎮概況 基礎設施 經濟產業 農業發展 工業發展 -
田螺山遺址
田螺山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圍,其現存海拔最高度約5米,是浙江省新近發現和發掘的又一處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0000...
景區簡介 揭開河姆渡起源之謎 田螺山目前屬河姆渡文化 訪孫國平 考古發現 -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是一座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博物館占地83畝,建築面積680...
簡介 設計 展廳 意義 -
《中國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是由中國博物館學會主辦的反映中國博物館工作和學術研究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於1984年4月創刊。
簡介 隸屬組織機構 主要欄目 徵稿啟事 精品解讀 -
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始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館藏物品 基本陳列 展廳介紹 -
南京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是我國第一座由國家興建的國立大型綜合博物館,它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占地7萬餘平方米,兩座陳列館(歷史陳列館和藝術陳列館)建築...
基本情況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機構設定 人員結構 -
餘姚博物館
餘姚博物館是在“第一山廟”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設計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將現代化建設與古建築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錯落有致,風格水乳...
簡介 建築特色 館藏 交通